德系豪华车两大顶流奔驰和宝马刚交出三季度成绩单,数据打脸了很多人。
奔驰销量暴跌,宝马却逆势涨了。要知道过去十年,奔驰可是稳坐全球豪华车销冠的"老大哥",宝马只能当个"千年老二"。
结果现在倒好,宝马不仅没被甩开,反而越追越猛,奔驰这是咋了?
俩"豪门"硬刚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奔驰销量为啥"跳水"?是产品不行了,还是战略"翻车"了?
关键时间点得说清楚——2025年第三季度,也就是7月到9月这三个月,奔驰全球销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不少,这可不是小数目。去年这时候奔驰还靠着新能源车型EQ系列和经典S级撑场面,今年怎么就不行了?
数据摆在那儿,奔驰在全球主要市场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市场更是重灾区,欧洲市场也好不到哪去。
深挖原因,得从两个"致命伤"说起。伤是主力车型"掉链子"了,奔驰最赚钱的S级轿车和GLE SUV,在中国和欧洲市场销量双双下滑。中国消费者吐槽"新款S级内饰没新意,智能化功能还不如国产新能源",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你去4S店看看就知道,新款S级虽然外观依旧气派,但坐进车里打开中控屏,那卡顿的操作体验真让人着急。语音助手反应慢半拍不说,很多智能功能还得额外付费订阅。对比一下国产新能源车,人家二十多万的车机系统都比奔驰百万豪车流畅,这让消费者怎么接受?
欧洲那边的问题更复杂。2024年底欧盟出台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新车必须达到更低的碳排放,否则就得交巨额罚款。奔驰的燃油车一直是利润大头,但面对新规,它既舍不得放弃燃油车的高利润,又没及时推出符合标准的插混版本。
结果老款燃油车卖不动了,新能源车又跟不上,两头不讨好。有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奔驰在欧洲的燃油车销量下降明显,而插混车型的销量增长有限,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二个致命伤是新能源转型"慢半拍"。奔驰早在2021年就喊出"全面电动化"的口号,还专门成立了EQ品牌来做纯电动车,当时声势浩大。但你看看现在的EQ系列,续航、充电速度、智能驾驶体验都被特斯拉和国产新势力吊打。
EQS作为旗舰电动轿车,续航号称能到70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冬天开暖风能掉到500公里左右,充电速度也不快,从三成充到八成得40多分钟。对比国产高端品牌,人家15分钟就能充到八成,续航还更扎实,奔驰的电动车技术优势在哪?
雪上加霜的是,奔驰去年为了削减成本,砍掉了部分电动车研发预算,还推迟了几款新车的上市时间。当时奔驰高层觉得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没那么快提升。结果2025年市场风向突变,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渗透率突破了五成,欧洲也达到了三成多。
奔驰这才慌了神,赶紧调头加码研发,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竞争对手早就跑到前面去了,奔驰想追都追不上。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奔驰的品牌溢价能力在下降。以前买奔驰图的是什么?三叉星标志的面子、百年豪华品牌的底蕴、坐在车里那种尊贵感。但现在年轻消费者不吃这一套了,他们更看重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性价比。
有朋友说,本来想买奔驰E级,结果去试驾了一圈发现,同样的价格能买到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好的国产新能源车,奔驰除了logo好看点,其他方面真没啥优势。这种心态的转变,对奔驰来说是个危险信号。
反观宝马呢?
三季度销量涨了不少,在整个豪华车市场普遍疲软的大环境下,这个成绩相当亮眼。宝马靠的是什么?"卡位"——既没放弃燃油车的利润,又在新能源领域悄悄发力,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让它在市场变化中游刃有余。
宝马凭啥逆势增长?是"运气好",还是早有准备?
宝马这波增长可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战略布局。仔细看数据你会发现,宝马的燃油车销量基本稳住了,X5、3系、5系这些经典车型依然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全球销量同比下降幅度很小,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车就猛了,同比增长明显,旗下纯电车型i4、iX3在欧洲和中国卖得超火,甚至抢了不少特斯拉Model 3的客户。
宝马到底赢在哪?
三个关键词能说明问题——"不跟风"、"真投入"、"懂用户"。先说"不跟风",这两年汽车行业有个怪现象,很多传统车企一看新能源火了,就疯狂砍燃油车产能,恨不得一夜之间全面转型电动化。
宝马没这么激进,它坚持"燃油和电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为啥这么做?因为宝马很清楚,全球市场发展不均衡,欧洲和中国的充电设施比较完善,消费者接受度高,但美国、东南亚、中东这些地方,充电桩还远远不够,消费者买电动车顾虑多,燃油车依然是主流。
宝马的燃油车技术成熟、口碑好,3系的操控性、X5的豪华感,这些都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2025年前三季度,宝马燃油车在全球卖了一百多万辆,贡献了大部分利润。这些钱又被投入到新能源研发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像有些车企,燃油车砍得太快,新能源车又没跟上,结果两头都亏。
再说"真投入"。宝马从2023年就开始砸钱搞电动平台,推出了全新的"Neue Klasse"纯电平台,这个平台的技术含量相当高。新一代电动车型续航普遍超过600公里,快充技术也很先进,充电15分钟能跑300公里,这个速度已经接近加油的便利性了。
宝马i4作为中型纯电轿车,续航达到了650公里,百公里加速5.7秒,操控感还保留了宝马一贯的运动风格,开起来不像其他电动车那么"肉"。
宝马在智能驾驶上也没落后。它的iDrive 9系统虽然没有国产新势力那么激进,但胜在稳定好用,语音识别准确率高,导航、音乐、空调控制都很流畅。辅助驾驶功能也很实用,高速上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做得很扎实,不会出现那种刹车或者乱打方向的情况。
宝马的策略是"稳中求进",不追求噱头,但保证每个功能都好用,这正好击中了很多传统豪华车用户的需求。
说"懂用户"。
宝马没有盲目学特斯拉搞极简风,而是保留了豪华车该有的质感。你坐进宝马的电动车,真皮座椅、精致内饰、细腻的操控感,这些细节一个都没少。特斯拉的内饰就一块大屏幕,连个仪表盘都没有,很多人不习惯。
宝马的电动车既有科技感,又不失豪华感,让老客户舍不得换品牌,新客户也愿意买单。
宝马还特别重视中国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宝马在中国的销量虽然也有小幅下滑,但跌幅不大,三季度还实现了反弹。为啥?因为宝马针对中国消费者做了很多本土化改进,比如长轴距版本、增加智能配置、优化车机系统的中文体验。
宝马5系长轴距版的后排空间比标准版大了不少,专门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这种"接地气"的做法,让宝马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宝马的策略说白了就是"既不怂燃油车,也不在新能源赛道上掉队",这才是它硬刚奔驰的底气。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三季度宝马全球销量达到了五十多万辆,和奔驰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不到五万辆。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26年宝马很可能正式超越奔驰,成为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
奔驰宝马"销量大战"背后,豪华车市场的规则变了吗?
表面看是奔驰和宝马的"互撕",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豪华车市场的逻辑变了。以前豪华车拼的是什么?品牌溢价、内饰奢华、动力强劲,谁的logo更响亮,谁的真皮座椅更软,谁的发动机马力更大,谁就能赢。
但现在消费者更看重啥?
智能化体验、使用成本、环保形象,这三点成了新的竞争焦点。
先说智能化体验。
以前买豪华车的人不在乎车机系统好不好用,反正有个导航能听个音乐就行,开车主要靠人。但现在不一样了,年轻消费者把车当成"移动智能终端",车机系统得像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得像Siri一样聪明,辅助驾驶得像老司机一样靠谱。
特斯拉、蔚来、理想这些新势力,把智能化体验做到了极致,传统豪华车如果跟不上,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奔驰的问题恰恰是"老派思维"太重。
它总觉得"我是百年豪华品牌,消费者就该为logo买单",结果现在年轻人不吃这一套。有网友吐槽说:"奔驰车机卡成PPT,还不如国产二十万的新能源,我为啥要花百万买个电子垃圾?"
这话虽然刺耳,但确实反映了市场的真实声音。奔驰的MBUX系统虽然名字起得响亮,但实际体验真的一言难尽,触控反应慢、语音识别差、功能更新慢,和国产新能源车的智能系统比起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再说使用成本。
燃油车的油费、保养费都不便宜,一辆奔驰S级一年下来光油费就得两三万,保养一次小几千,长期算下来是笔不小的开支。电动车就不一样了,充电费用只有油费的三分之一,保养也简单,没有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复杂部件,省心又省钱。
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使用成本是个实实在在的考虑因素,电动车的经济性优势越来越明显。
环保形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现在全球都在推碳中和,开电动车成了一种"正确",尤其在欧洲,开燃油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很多企业高管买车,都优先考虑新能源,这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塑造环保、进步的形象。
奔驰如果还抱着燃油车不放,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中国市场的权重越来越高,这也是个关键变量。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占了全球豪华车销量的三成多,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奔驰在中国销量跌得厉害,宝马跌幅小很多,三季度还反弹了,这个差距说明什么?
说明谁更懂中国消费者,谁就能赢。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空间、配置的要求都很高,而且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五成,远高于欧美市场。
宝马显然更懂中国市场。它在中国推出的长轴距版本、本土化配置、优化的车机系统,都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宝马还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加快新车研发和上市速度,这种灵活性是奔驰所欠缺的。
奔驰在中国的本土化做得不够,很多车型还是全球统一标准,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做特殊优化,结果就是水土不服。
国产高端品牌的崛起也给奔驰宝马带来了巨大压力。蔚来、理想、问界这些品牌,在三十万到五十万价格区间杀得风生水起,它们的智能化、服务体验都做得很好,蚕食了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有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增长明显,而传统豪华车的销量下降不少,此消彼长,传统豪华车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豪华车市场的规则确实变了。
以前是"品牌为王",现在是"体验为王"。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大牌,而是更看重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性价比。奔驰如果还沉浸在过去的荣耀里,不思进取,市场会毫不留情地抛弃它。
宝马虽然暂时领先,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国产品牌的追赶速度太快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网友吵翻了:奔驰真的"不行了"?宝马未来能稳赢吗?
奔驰宝马三季度销量数据一出来,网上就炸开了锅,各种观点都有。有人说奔驰要凉了,有人说宝马要称霸了,还有人说国产品牌才是未来。
这些观点到底靠不靠谱?
咱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问题:奔驰以前多牛啊,现在咋不行了?
是不是要凉?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奔驰确实辉煌过,过去十年它一直是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品牌影响力无人能及。但现在确实遇到了大麻烦,销量暴跌不是小事,说明它的产品和战略都出了问题。
不过要说奔驰"要凉",那倒也不至于。奔驰的品牌底蕴还在,S级的豪华感、G级的越野能力,这些短期内还是难被超越的。
问题是奔驰如果不赶紧解决新能源产品力弱、智能化落后的问题,市场份额会继续被蚕食。汽车行业变化太快了,诺基亚当年也是手机行业的老大,结果几年时间就被苹果和安卓阵营打得找不着北。
奔驰现在的处境有点像当年的诺基亚,技术储备还在,但思维跟不上市场变化,这才是最危险的。
第二个问题:宝马涨得这么猛,以后会不会超过奔驰成?
从目前的趋势看,很有可能。宝马三季度销量涨得不错,和奔驰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不到五万辆,如果保持这个势头,2026年宝马正式拿下全球豪华车销冠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宝马现在的策略更灵活,新能源布局也更扎实,产品竞争力比奔驰强。
但宝马也不能高枕无忧。国产高端品牌的追赶速度太快了,蔚来、理想、问界这些品牌在智能化和服务上更懂年轻人,价格还更有竞争力。2025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在中国卖了三十多万辆,已经超过了宝马在中国的销量。
如果宝马不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很可能被国产品牌超越。豪华车市场现在是"三国杀"的局面,传统豪华车、新能源新势力、国产高端品牌三方混战,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个问题:普通消费者该选奔驰还是宝马?
这个问题得看你的需求。如果你追求经典豪华感和品牌溢价,不太在乎智能化体验,奔驰的燃油车还是值得考虑的,比如E级、GLC,这些车的豪华感和舒适性确实做得不错。
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智能化体验和电车技术,宝马的i系列或者国产高端新能源更香。
宝马i4、iX3这些电动车,续航、充电速度、智能驾驶体验都很不错,价格也相对合理。国产高端新能源就更有性价比了,蔚来ET5、理想L7,智能化做得比宝马还好,价格还便宜十几万,服务体验也很到位。
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品牌logo,国产新能源真的是个好选择。
还有人问:奔驰宝马会不会降价?
这个问题很现实。豪华车降价已经是趋势了,2025年前三季度,奔驰、宝马在中国都推出了不少优惠活动,终端价格比官方指导价低了好几万。为啥降价?
因为国产品牌的价格战太猛了,传统豪华车不降价根本卖不动。
预计2026年豪华车的价格战会更激烈,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豪华车。
奔驰和宝马的销量大战,本质上是传统豪华车和新时代需求的碰撞。奔驰代表的是"老派豪华",宝马代表的是"灵活转型",谁能更快适应市场变化,谁就能笑到最后。
对消费者来说,这场战争带来的是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产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德系豪车的"王座之争",才刚刚开始!
2025年三季度的销量数据,不过是奔驰和宝马"战争"的一个小高潮。未来谁输谁赢,关键看谁能更快适应市场变化——是坚持"传统豪华"的奔驰,还是更懂消费者的宝马?
从目前的趋势看,宝马的胜算更大一些,但汽车行业变化太快,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赢。
奔驰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加速新能源转型,提升智能化体验,放下身段去了解年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奔驰的品牌底蕴是宝贵资产,但如果不能转化成产品竞争力,这些底蕴就只是历史的回忆。宝马也不能松懈,国产品牌的追赶速度太快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这倒是个好消息:俩大佬"硬刚"越激烈,我们买到的车可能越便宜、越智能。豪华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越来越亲民的消费品。
接下来就坐等它们继续"对撕",说不定明年就有更大的惊喜呢。
德系豪华车的"王座之争"才刚刚开始,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