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与追逐,李书福这个名字总能浮现脑海,尤其是最近,吉利的银河系列产品像是猛兽出笼,带着破茧而出的气势,让整个市场热闹了起来。这个变化,说实话,在几年前谁都不敢想到,毕竟当年很多人还在嘲笑国产车毫无竞争力,甚至也包括我,印象里国产车嘛,省油、便宜,但能不能靠得住都是问号。
可现在,事情有点不一样了,中国车市的版图正在翻天覆地地变化,比亚迪的“龙头”位置难免有点不稳当了。就拿最近的数据来看吧,10月份,比亚迪的销量是44.1万台,看起来还是一枝独秀,但其实同比下跌了12.13%,这数字放在两个月的下降背景下,怎么说都有点刺眼。反观吉利,它的表现能用一个词——猛!单月销量已经涨到了30.7万台,同比增幅高达35%,这事吧,你不得不佩服李书福“老谋深算”的造车策略。
聊到这儿,心里打了个小问号,不禁想起个话题:吉利这会是真的有机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吗?再看看双方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吉利是295.3万台,同比增长29%,比亚迪是326万台,同比增长18.6%。按照这种增速咱算算,还有30万的缺口,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在缩小,明年要是吉利继续保持高增速,这王座的位置,还真悬!
但你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吉利冲刺得了这份成绩背后,必须得说“银河现象”。10月份,从吉利银河系列单月突破12万辆,到今年累计狂奔破百万的记录,这简直像一场加速的马拉松,又或者是李书福给汽车行业投下的一颗震撼弹。尤其银河的“年销百万”,这速度,不瞒你说,行业里头不少人是一边羡慕一边跟着学。
简单说说它怎么做到的吧。先是老打法,燃油车那块稳住基本盘,比如中国星系列还在坚挺着,博越和双缤这类车型挺受用,销量逆势增长10%。然后是新能源的牌出得好啦,别的不说,新能源单月就一口气卖了17多万台,占比还直接涨到58%。更别提领克和极氪这些高端品牌,10月就突破4万和2万多,差不多接近欧洲那些“老牌车厂”了,想想就很提气。
最让人佩服的还得是银河的爆发力,尤其像“星愿”这种车,前10个月直接卖了34万台,就是翻倍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之前与一个卖新车的朋友喝咖啡时,他拍着脑门跟我说,“真没想到这车在我们店里销量甭提了,总有年轻小两口来‘直接提车’。”他说这话时眼睛瞪得老大,也是没想到原本平平的传统车,拿捏好价格和技术搭配以后,能那么火。
说个题外话,有时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运气,更多其实是智慧。说到这,李书福自打“放牛娃”走到如今,可真是把自己活成了传奇。从1997年开始造汽车,到2010年干脆收了沃尔沃让行业震惊,再到后来一年一个大变化,说白了吧,这人脑子特别快,总能掐中行业发展的命脉。比如现在吧,新能源这块确实是主流,他的想法也直接——用极氪稳住高端市场,用银河压住中低端市场,这种战略组合拳,啧,咋说呢,真的得劲!
其实吧,说起竞争,我倒觉得比亚迪和吉利现在的打擂台,倒是好事儿。你想如果市场就一个大佬,其他牌子都没啥机会,那多没劲啊。正是像吉利这些品牌崛起,才让国产车更有劲头,也更有底气去叫板那些国际大牌,这不中国车市从传统燃油到新能源品牌全面开花,不就是这种竞争折腾出来的吗?
我想起,“风起于青萍之末,而终于壮者之势。”这话用在李书福和吉利身上吧,特别合适。他们抓住了国内新能源大趋势,也借着良性竞争的契机,让中国汽车产业一步步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虽然说真要成为“中国最大汽车集团”还差点意思,可谁又敢说未来不是吉利呢?
说到这比赛才刚拉开序幕,中国车企的故事多了去了,未来肯定更热闹。想想李书福手里的“银河利刃”,你觉得它明年能闪耀到哪种高度?如果能这样继续冲刺,说不定几年后中国故事就是全球汽车舞台上的传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