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听说15万的国产路虎要来了,我当时差点没笑出来。你知道这价位,买辆纯电小车都得货真价实的品质,国产能做到路虎卫士那种感觉?连车标摆放都跟卫士一个模样,这直接抄袭吗?还是说,这叫致敬?我真有点懵。
前几天,和一个老同事聊起这事儿,他负责过供应链采购。话说他信誓旦旦说:这价钱能做到真路虎那种耐操和研发积累?别逗了,最多是个伪装的噱头。供应链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类似造车就像是做一道复杂菜,主料是研发,调料是供应链,火候是渠道和用户体验。你哪能光模仿外观,再偷个车标位置,就当自己是绿色卫士了。
15万卖路虎调调车,买的就是情怀还是质感?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有写过国产品牌整车质检环节少了多少,举个例子,小毛病频出不过是常态,远看像个路虎卫士,开出去一溜烟就暴露出来差距了。维修工说过,国产车不少时候,零部件互换性不到位,简单的传动轴换个型号,都得再调一次,成本和时间直接上去了。
这里开始我得转个弯,说实话,我有点嫌麻烦,也不太愿意把这事儿上升到整个国产车的通病。但重点是,这类低价山寨车,真说能撑起国产品牌整体形象,我有点质疑。你说他们用的供应链,调度和控制还真是版版有关节,毕竟一个零件的质量波动,都能导致整车性能打折。欧美日车企封闭又精细的供应链管控,不是叫假的。
举个数字,15万买路虎?这预算,买个中配本田CR-V或者合资丰田RAV4,体验真实感质感还是靠谱的,哪怕内饰跟豪华差距大点。国产的这款,看发布的资料,动力配置只有200多马力,顶配也不过8速手自一体,估计市区用还行,高速长途就别指望太多。
我的一个朋友,自己是个SUV粉,问我:这么低价,车机能不能用?我直接答:估计是个老旧安卓系统,要啥导航和智能语音,先挑个靠谱的充电桩吧。这时候他苦笑:你说这些车卖得出去吗?我也没底,毕竟汽车市场一直是个神奇的地方。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研发团队的压力。造车并不是掏钱堆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研发流程就像做研发流水线,方方面面需打磨,技术要对市场客户反馈敏感。很多品牌研发周期估算得有点乐观,两个三年才算稳妥。上市前再赶工出版,质量硬伤也就出来了。
我犹豫一阵,想改口说这不算彻底抄袭,毕竟路虎字体没用,底盘架构也肯定不是同一套。对,但模仿车标位置这种细节,营销味太浓了,感觉有点赤裸裸劣迹。也许设计师是看了卫士照片太多,手一抖画出来的(没细想过,千万别太较真)。
这又引出一个话题,国产车企,不替品牌背书,就是担心沦为下一代众泰,你们有啥想法?我个人体感,这波如果不彻底玩品质和服务,恐怕难以掀起口碑浪潮。毕竟市场早不买脸了,买的是信任和安全感。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那些我拍过的二线品牌细节照片:车门缝隙奇大,车灯装配还在调试,坐垫缝线歪歪扭扭。想想路虎卫士那种一针一线都考究的精细感,差距明显不是一个量级的。15万车价里,能分配多少钱给造车工艺?粗略算算,连百公里电耗控制都难,别说越野性能。
至于渠道,这车如果真的上市,会不会被市场直接演打脸?销售端那几句话我倒打听过:买车先别急,看了第三方口碑再说。现在买车,买的是后续养护和品牌保障,不是之前那种单纯比价格。渠道越透明,消费者越谨慎,销量恐怕得打个问号。
我个人倒是好奇,这次国产这个路虎能不能扭转情绪,做出点真正用心的东西?可能吗?(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车的座椅设计和老款奇瑞有几分神似,难道设计资源真这么节省?
最后问你们这话:如果这么便宜的车,真能带出国产品牌新气象,谁还会买合资乃至进口车?真是想不通。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