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两个老朋友却走到了“撕破脸”的地步。雷军的新晋车企小米汽车和李想的理想汽车正掀起一场“家用车”领域内的激烈争夺战。从产品站台到外观设计,再到代言选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互攻对方地盘。而这一场“大戏”,甚至比任何一场新车发布会都扣人心弦,悬念丛生。到底是小米在家庭市场里力挽狂澜,还是理想能守住自己的奶爸车“皇座”?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不妨先挖个坑,慢慢聊。
故事的导火线,是雷军和李想围绕各自的新车在市场上的策略和定位,展开了正面交锋。要知道,理想汽车在中国市场一直以“奶爸车”著称,主营群体锁定那些35岁以上的男性消费者——此类“奶爸们”需要宽敞舒适、配备齐全的家用车。这样的市场显然是有限的,为了扩展其用户群体,李想推出了定位单身、小家庭及女性用户的理想i6。这款车不仅从“硬件”到“概念”都做了全面转型,甚至专门标配了一款名为“皇后座椅”的豪华配置,誓要俘获女性用户芳心。
雷军的新能源车发展计划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九月底还出现在理想i6的发布会上,为老朋友“站台”。可没几天,他就带领小米团队飞赴新疆,测试即将发布的六座SUV,展开了对理想“家庭用车”领域的直接攻势。这怎么让人不疑惑,这位科技界的“新晋车企掌门人”,究竟想干嘛?是想做出两不相犯的表面文章,还是早有渗透理想基本盘的野心?
这场争斗的背后,显然还有更深的故事。如果说李想的理想汽车用上一代“奶爸车”开辟了一片蓝海,那么雷军的小米汽车就是打算向数码爱好者俱乐部发起召唤。消费者的选择突然多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产品的“互补与互撞”。
先来看理想i6。作为5座纯电SUV,外观设计在用户口碑中褒贬不一:“怎么说是针对女性设计的,却跟以前的i8那么像,就算标榜什么皇后座椅,连个年轻女性喜欢的小清新配色都没有。”这种声音在某社交平台还挺常见。更何况,推理想i6时不仅主打舒适配置,比如激光雷达、双腔空悬,还有“全系不加钱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但这也被人批评为“太过昂贵,售价偏高”。虽然刚上市后5分钟就有1万人付了大定,但是猜测说:这些客户其实冲着大额优惠和其他小功能来的,很可能优惠一结束ユーザー就摇头走开。
再来瞅瞅雷军的小米。作为后来者,它精准定位了女性用户的喜好,推出流金粉、丹霞紫等新潮颜色,更配备智能化妆镜和口红防滚落卡槽。老司机谭女士就乐开了花:“光是这个幸运黄车身,就叫我爱不释手!”她甚至提前半年支付了2万定金抢了一辆小米SU7。对于科技达人来说,小米抢占了先机,抓住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情怀价值”也顶到了满标,她不仅通过朋友圈“种草”了不少朋友,还继续关注小米的最新动态:六座SUV呼之欲出,一看这配置就知道,雷军这是“奔着掀桌子去的”。
不过我们不能只看表面风光,两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问题,这场厮杀也充满了暗藏的危机。对于理想i6,从用户的爆发式订单来看确实火爆,但实际交付却是“等一等”的模式,日产量只有区区200台。即便宣传中大定金额高达5万,如果真的需要等车八个月,试问各位:真的愿意一直攥着购车合同不松手吗?家庭用户要的是实打实的便利,光有“皇后座椅”可解决不了出行问题。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小米,新推出的六座SUV固然亮眼,但他们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生产速度跟不上”,一个小米YU7的交付时间都被拖成了“满一年”,这让一部分急性子的客户打了退堂鼓。这次的新车用的是东安动力的增程器。虽然名声看着还不错,但没经过市场验证,想要对家庭用户进行“品质说服”,恐怕还得花一些时间。
就在大家都在猜测这场争斗会不会陷入僵局时,一则意外消息的出现让格局彻底生了反转。业界传闻,雷军的小米在云南秘密测试一款全自研增程器,技术指标可能超出理想现有的增程系统,续航有望突破2000公里!并有谍照显示,这款增程器体积更小,能耗更低,不仅可以实现车内噪音的有效控制,甚至在高原环境下的表现也优于传统增程系统。
再看李想这边,理想到目前为止出货量低,运营成本暴涨。李想曾在内部会议上透露,理想i6是目前毛利成本最低的一款车——换句话说,超高的配置和让利营销,根本赚不了钱。如果销量增速放缓,公司想尽快转型成纯电汽车的计划,可能会卡壳。在新能源市场逐渐减少增量的今天,产业现状已经步入了更猛烈、但也更加存有隐忧的竞争阶段。
不管是理想汽车还是小米汽车,两家的困境都来了。表面上两家的火拼好似将家庭用车市场带入了新的竞争阶段,但如果仔细分析行业数据,你会发现,纯电车市场已经有人抢先一步占坑。譬如零跑的纯电轿车B01,首月交付数量超过1万台,问界M8和M9也屡屡取得销量佳绩,已经站稳了纯电第一梯队。那么问题是,如果大局受到了威胁,变焦点产品的这次亮相,到底还能分割到几分蛋糕呢?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用户的心理变化。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可事实上,这两家品牌的用户群体都会有不小交叠。选择理想奶爸车的家庭用户,难免也会觊觎小米车的性价比和智能化。而那些年轻消费者,则会更为理智地掂量自身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座驾——竞争加剧会让用户更加挑剔,而大幅让利的营销战术,显然无法持久。
本来雷军和李想是商界交好的两位老板,但是每当涉及利益时,任何关系都没情面可讲。他们的对垒反映了一个现实:新能源车行业不再拥有过去那样的疯狂增量。大家想扩张市场,只能挤进对方的地盘。对理想来说,一次次纯电转型都失败,但市场又逼着它必须走那条小米精通的价格战道路;对小米来说,虽然有颜值优势,但家庭用户的理性又让它无法随心所欲。谁胜谁负很难说,小编看到的是两头都在硬碰硬,还有不少前路上的坑。
理想的“奶爸车”能否顺利转型,让35岁以上男用户买账?而小米的增程器未被市场验证,家庭用户又是否敢放心打款订车?你更看好哪家车企?欢迎留言,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