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小鹏汽车可是给大家上演了一出好戏,让人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头一天,11月5号,他们开了一场科技日发布会,满嘴都是“物理AI”这种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词,又是会看交警手势的自动驾驶,又是长得跟真人一样的机器人,甚至连能飞的汽车都拿出来了,感觉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马上就要实现了。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11月6号,画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又专门开了一场发布会,隆重地推出了一个叫“鲲鹏超级增程”的技术,还顺势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大七座MPV家用车,叫小鹏X9,并且当场就开启了预售。
这操作让不少人犯了嘀咕:小鹏这到底是要干啥?
前一天还在天上画着未来的大饼,第二天就立马回到地面上卖起了最接地气的家用车,这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太分裂了?
其实,这看似不搭界的两场发布会,背后藏着一套非常清晰的算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琢磨琢磨,看看小鹏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咱们先说说第一天那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日。
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上来就给公司定了新调子,说他们不再仅仅是“未来出行探索者”,而是要升级成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
这话听着有点绕,说白了就是,小鹏以后不光要造在地上跑的汽车了,他们的目标是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从电脑屏幕里走出来,进入到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里,去控制各种各样的实体设备,比如机器人、飞行器等等。
这其实就是一个叫“具身智能”的概念,意思就是让AI拥有一个可以与物理世界互动的“身体”。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吹牛,小鹏当场就亮出了四项实打实的技术成果。
最核心的就是那个叫“第二代VLA”的智能驾驶技术。
咱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一下,以前的智能驾驶系统,就像一个需要翻译的司机。
它通过摄像头“看到”路况后,得先在脑子里用语言描述一遍,比如“前方路口有个交警在做左转手势”,然后再把这句话“翻译”成“向左打方向盘”的指令。
这个过程不仅慢,还容易出错。
而小鹏这个新技术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中间那个“翻译”环节给砍掉了,实现了从“看见”到“行动”的一步到位。
这就像我们人开车,看到前面有障碍物,脚下意识地就踩刹车了,根本不需要在大脑里念叨一遍“有障碍物,我该踩刹车”,反应速度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了。
这个技术可不是自卖自夸,连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头德国大众都跑来当了它的第一个客户,甚至还向小鹏下了芯片的订单。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某些领域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现在的引领者,连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得来向我们学习。
小鹏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就向部分车主推送这项功能。
据说用了这项技术后,汽车在那些复杂小路上的自动驾驶表现,平均需要人工接管的里程数一下子提升了13倍,而且系统还自己学会了看懂交警手势、提前判断红绿灯这些新本事,简直是越来越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
有了这么一个聪明的“大脑”,小鹏自然要给它配上各种不同的“身体”。
于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这三大产品就登场了。
按照计划,到2026年,小鹏就要推出三款专门用于出租车服务的车型,并且会和我们平时常用的高德地图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可以想象,几年后我们出门打车,来的可能就是一辆没有司机的小鹏汽车。
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个叫IRON的人形机器人。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机器人,走起路来体态轻盈,外形非常像一位真实的女性。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证明它确实是机器而不是真人扮演的,现场还特意剪开了它腿部的“皮肤”,露出了里面复杂的机械结构。
这个机器人全身有82个可以活动的关节,能做出很多高难度的拟人动作,而且它的大脑里装载了小鹏自研的大模型,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自主决策。
何小鹏更是放出了豪言,目标是在2026年底实现这种高级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
至于飞行汽车,小鹏旗下的汇天公司更是准备了两套方案。
一套是给个人用户准备的“陆地航母”,它在地上是一辆车,需要的时候可以分离出一个飞行器飞向天空,据说现在全球订单已经超过了7000台,工厂都已经开始试生产了。
另一套是面向城市公共交通的多人飞行汽车,未来或许能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新方案。
讲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想,又是机器人又是飞行汽车,这些东西听着就很烧钱,小鹏哪来这么多资金去支撑这些宏大的梦想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二天的发布会如此关键了。
在展示完遥远的“星辰大海”之后,小鹏迅速地回到了现实,发布了非常接地气的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和首款搭载该技术的小鹏X9。
这就很好理解了。
前面那些高科技项目,是小鹏描绘的未来蓝图,是用来提升品牌形象、构建技术壁垒的,可以说是小鹏的“面子”。
而小鹏X9这款增程MPV,则是小鹏当前稳固市场的“里子”,是能立刻带来收入的“现金牛”。
为什么选择增程技术呢?
因为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纯电动汽车虽然用起来省钱又安静,但续航焦虑和节假日充电难的问题始终是个心头大患。
小鹏这次的超级增程技术,就是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痛点。
它给X9配了一块容量高达63.3度的电池,能实现452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不少小型纯电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平时在城市里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只用电,享受纯电车的所有好处。
而当你需要出远门,比如过年过节回老家时,车上那个60升的大油箱又能提供超过一千公里的燃油续航,两者加起来,总续航里程达到了惊人的1602公里,彻底告别了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的烦恼。
不仅如此,小鹏还针对传统增程车的一些老毛病做了改进,比如很多人担心的电池没电时动力会变差的问题,小鹏的增程器能保证车辆在亏电状态下,依然能以15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稳定行驶。
35万和37万的预售价格,也直接瞄准了当前最热门的家用MPV市场。
所以,把这两天的发布会连起来看,小鹏的战略就非常清晰了。
他们用“物理AI”的宏大故事,向外界展示自己强大的技术储备和未来的想象空间,这是在“仰望星空”;同时,又用一款产品力极强、精准切中市场需求的增程家用车来抢占市场,赚取利润,这是在“脚踏实地”。
简单来说,就是用卖X9这款车赚来的钱,去支持和供养那些代表着未来的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项目。
这套“组合拳”打得既有梦想又不乏现实,展现了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既敢于畅想未来,又懂得如何务实地活在当下的成熟与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