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4S店看到起亚嘉华时,销售顾问常会面临一个灵魂拷问这车到底是进口还是国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典型生存策略。作为起亚旗下历史最悠久的MPV车型,嘉华的身份认知经历了从纯进口到混血儿的演变过程,折射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博弈。
第四代嘉华从进口试水到国产化落地
2021年成都车展亮相的第四代嘉华,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身份魔术。虽然宣传海报上赫然印着国产MPV新旗舰,但业内人士清楚,这批车型采用CKD全散件组装模式——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从韩国进口,在江苏盐城工厂完成最后拼装。这种操作让关税从整车进口的25%降至散件组装的10%,最终定价28.89-33.99万元,比平行进口版本便宜近8万元。
有趣的是,这批准国产车连右舵改左舵导致的中控台设计缺陷都原封保留,海外版过窄的中央扶手箱直接照搬,暴露出初期的国产化更多停留在政策套利层面。当时论坛里流传的段子很形象除了组装工是中国人,这车浑身上下都写着Made in Korea。
国产化深入与供应链本土化
市场给出了残酷的反馈2022年嘉华月均销量仅400台左右,不及别克GL8的零头。压力之下,起亚加速推进本土化进程。到2023款车型,代号G4NN的2.0T发动机已在盐城工厂量产,虽然8AT变速箱仍来自韩国坦迪斯工厂,但车身覆盖件、内饰部件的本土采购率突破70%。
最明显的改变在于针对性升级第三排滑轨加长30mm弥补了海外版空间不足的缺陷,后排增加的双层隔音玻璃专门应对中国消费者对NVH的苛刻要求。供应链数据显示,其国产化率已超越同平台的现代库斯途,但与深耕中国20年的别克GL8(超90%)仍有代际差距。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定位的错位
J.D.Power 2024年调研揭示了一个戏剧性现象尽管厂商极力强调本土化,仍有43%的潜在买家坚信嘉华是进口车。这种认知错位源于早期营销埋下的种子——经销商至今仍在话术中强调原装进口动力总成,官网宣传片里反复出现全球统一品质的标语。
这种模糊定位让嘉华陷入两面不讨好的困境追求纯正进口的客户转身选择了丰田塞纳,注重性价比的家庭用户则投向传祺M8的怀抱。2024年上半年2187台的销量,恰似其尴尬处境的注脚。但令人玩味的是,其68.3%的三年保值率却远超多数国产MPV,暗示着市场对混血身份的价值判断仍存在微妙分歧。
从嘉华的案例可以看出,在汽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拉锯战中,清晰的定位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当进口光环与国产性价比想要兼得时,往往容易落入认知的灰色地带。或许正如某位车主在论坛的留言与其纠结血统,不如问问这台车是否真正懂中国家庭的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