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铁摆上二次元货架 潮玩IP驶入交通消费场景

奥特曼卡牌在高铁餐车的玻璃柜台里闪着光,旁边是迪士尼公主的秋千摆件,列车经过轨道接缝时,这些小玩意儿会跟着晃。华铁旅服公司这周把潮玩品牌“卡游”和“52TOYS”的货搬上了长三角高铁,瞄准的是那些戴着降噪耳机刷手游的年轻人。

中国新闻网报道了这个试销计划,卖的都是硬通货IP:小马宝莉相框给怀旧派,史迪奇毛绒玩具盯上萌系爱好者。铁路部门这回没推保温杯或扑克牌,直接切进二次元赛道。车厢变成临时潮玩店,座位号就是消费场景坐标。

年轻面孔确实挤满了沪宁杭线,观察早班G字头列车,背包挂满动漫徽章的学生党会凑近柜台看两眼。乘务员说试运行三天,迪士尼公主系列卖得不错。高铁消费向来是速食和颈枕的天下,突然摆出奥特曼变身器,反差感拉满。消费场景嫁接得有点意思。

华铁旅服这次押注精准,95后出行群体把高铁当通勤工具,他们对旅途娱乐的需求早就超越充电宝租赁。卡游公司的盲盒在商场日均销量过万,现在平移进时速300公里的封闭空间,转化率应该差不了。铁路周边产品创新滞后多年,连餐盒设计都被吐槽过时。这次联名潮玩,算是服务迭代的实锤。

长三角高铁摆上二次元货架 潮玩IP驶入交通消费场景-有驾

更深层的信号在供应链里,52TOYS的渠道总监私下提过,交通枢纽的消费冲动比商圈高30%。旅客掏钱买潮玩,买的不仅是玩具,更是旅途记忆的物质载体。高铁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位移工具,还可以是文化容器。货架上的奥特曼其实在测试服务边界。

当然有风险,潮玩定价普遍过百,高铁消费仍以刚需为主。乘务员反馈,观望拍照的比付款的多。不过铁路公司要的本就不是即时收益,他们在培养用户心智。当年轻人习惯在高铁买限定版手办,下次推联名水杯或主题列车就顺理成章。

商业观察家陈立人上月在《消费日报》专栏写过,Z世代愿意为情感附加值支付溢价。长三角高铁这轮试水,本质上把交通服务转译成文化符号。那些晃动的史迪奇玩偶,其实是铁路拥抱年轻态的实体化宣言。卖货只是表象,重构旅途体验才是内核。

车厢售货车滑过走道,塑料包装里的奥特曼保持着战斗姿势,它脚下的高铁正穿过江南水网。传统交通服务与二次元经济的碰撞,在这个移动空间里发出轻微声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