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在考虑购买汽车时,都把目光投向了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
这不仅是响应环保的号召,更是实实在在地为家庭节省开支。
然而,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走进汽车市场,很快就会被一个问题难住:同样是绿牌,都能用电也都能加油,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到底该怎么选?
这两种车看起来很像,价格区间也多有重叠,但它们的内在逻辑和使用体验却有天壤之别。
对于预算有限、希望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个选择题做错了,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年的用车生活既不省心,也不省钱。
要搞清楚怎么选,我们首先得用大白话弄明白,这两种技术到底是什么。
先说增程式电动车。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纯粹的电车”,但它非常聪明,给自己背上了一个“移动充电宝”。
这个“充电宝”就是一台小排量的发动机。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这台发动机从头到尾都不会直接去驱动车轮,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启动,然后安安静力地发电,把电能输送给电池或者直接供给驱动电机。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开增程式汽车的感觉,都和开一台纯电动车一模一样,那种起步的迅猛、行驶中的安静顺滑是它的核心特点。
国内像理想汽车、问界系列就是增程式路线的典型代表,它们强调的就是这种无限接近纯电的驾驶品质。
再来看插电式混动汽车。
如果说增程式是“专才”,那插电式混动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全能选手”。
它的身体里有两套完整且强大的动力系统:一套是电驱动系统,另一套是传统的发动机驱动系统。
这两套系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作战。
在市区里短途通勤,它可以像纯电车一样只用电,实现零油耗;当需要长途奔袭或者急加速时,发动机可以介入,直接驱动车轮,或者与电机并联,共同输出强大的动力。
这种模式的灵活性非常高,系统会根据车速、路况和驾驶者的意图,自动选择最高效的工作方式。
比亚迪的DM-i技术就是插电式混动领域的佼佼者,它通过精密的控制策略,将油和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来做判断了。
买车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只看眼前的价格,更要看长期的使用成本和生活便利性。
首先,一个几乎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你的充电条件。
这一点非常现实。
如果你家里有固定的停车位,可以方便地安装私人充电桩,那么增程式汽车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试想一下,每天下班回家,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把充电枪插上,享受着每度电几毛钱的低廉谷电价格。
第二天一早,你的车又是“满血复活”的状态。
对于大部分上下班通勤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用户来说,增程式汽车超过150公里甚至200公里的纯电续航,完全可以覆盖一周的日常使用,基本上可以告别加油站,每月的能源开销可能就几十块钱,这种经济性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但反过来,如果你居住在老旧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或者物业不允许安装充电桩,只能依赖公共充电设施,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公共充电桩不仅价格比家用电贵得多,高峰期甚至可能超过油价,而且还需要特意去找、去排队,大大降低了用车的便利性。
在这种情况下,插电式混动的普适性就体现出来了。
没电了也不用焦虑,它就自动切换成一台高效的混合动力汽车。
特别是像比亚迪DM-i这样的车型,在电池亏电的状态下,其百公里油耗也能维持在4到5升左右,远低于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
它让你既能享受到电车的低成本,又彻底摆脱了充电不便带来的困扰。
其次,要仔细分析你的主要用车场景。
你的生活半径是局限在城市,还是需要频繁地奔向远方?
如果你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里代步,很少跑高速,那么增程式汽车带来的驾驶体验会更胜一筹。
城市道路往往拥堵,走走停停是常态。
增程式汽车纯电驱动的特性,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换挡顿挫,动力响应极其平顺线性,车内也异常安静。
这种高级的行驶质感,对于追求舒适性,或者家里有老人、小孩等容易晕车的乘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分项。
然而,如果你是一位“高速公路常客”,比如工作需要经常跨城出差,或者每个月都要回老家跑几百公里的长途,那么插电式混动在高速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会更有优势。
这背后的原理很简单,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是会有损耗的。
增程式汽车在高速亏电行驶时,能量需要经过“燃油-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车轮”这样一个相对漫长的链条,多次转换必然导致效率降低,因此其高速油耗通常会偏高,一些车型甚至会达到百公里7升以上。
而插电式混动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会进入最高效的运转区间,直接驱动车轮,减少了能量转换的环节,效率自然更高。
很多实测数据都表明,在同样的高速亏电状态下,插混车型的油耗表现要明显优于增程车型,一年下来如果跑的里程多,光油费就能省下不少钱。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车辆的长期可靠性和维护成本。
从机械结构上讲,增程式汽车相对简单。
发动机不直接参与复杂的驱动任务,大多数时间都稳定地在一个最佳转速区间工作,就像一个在健身房里匀速跑步的人,负荷小,磨损自然也小,理论上后期的保养会更简单、更便宜。
但它的短板前面也提到了,就是高速能耗。
而插电式混动系统因为集成了发动机、电机、变速机构等多套复杂部件,结构更为精密,理论上潜在的故障点会更多,维修起来可能也更复杂。
不过,这一点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特别是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插电式混动技术上已经深耕多年,技术迭代非常迅速,像比亚迪的DM-i系统,经过了数百万车主的长期检验,其成熟度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因此,选择一个技术成熟、市场保有量大的品牌,可以很大程度上打消对复杂系统可靠性的顾虑。
总而言之,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它们只是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给出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案。
一个简单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年行驶里程不算太高,比如在一万多公里以内,并且拥有便利的家庭充电条件,追求极致的驾驶平顺性和静谧感,那么增程式会是一个让你满意的选择。
如果你的年行驶里程较多,超过两万公里,或者充电不方便,经常需要跑长途,更看重综合的燃油经济性和使用的普适性,那么插电式混动会是那个更务实、更没有焦虑的选择。
在做最终决定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带着家人去亲身试驾,尤其要体验一下在电池电量不足情况下的行驶品质、噪音和能耗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到那台最适合你和你的家庭的“好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