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那辆理想MEGA,从冒烟到烧成空架只用了10秒,这个速度藏着电动车主最不愿面对的问题
副驾的门推开,人跌跌撞撞跑出来,身后的车已经开始往外喷火。整个过程快得不给人思考的机会——底盘异响,火光窜起,十秒之内烧成铁架。监控视频里那个逃生的身影,让每个看过的人都捏了把汗。
这辆十月底在闵行区出事的白色MEGA,后来成了网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车主找律师发了声明,把那些“电池包磕过”“改装小电瓶”的传言一条条驳回去。声明里提到个细节,说后排电动门当时没能马上打开。这个说法和理想官方最开始讲的“车门顺利打开”对不太上号。
麒麟5C电池,951项安全测试,50度高温无明火,双层铝板底护板。当初这些宣传听着挺唬人。12分钟充电跑500公里的本事也确实够吸引人。可技术参数是一回事,真烧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国家那个标准写得明白,电池热失控之后得撑两小时不起明火。这次从异响到全面燃烧,时间短得让人有点回不过神。
开燃油车的时候,漏油着火多少有个过程。闻得到味儿,看得见油迹,心里有个准备。电池包闷在底盘下面,平时谁也看不着,出状况往往就是一下子的事。
我一朋友去年买了辆电车,前半年充电跟做实验似的,慢充为主,电量卡在三成到八成之间。后来也就松懈了,该怎么用怎么用。他说的那句话挺有意思:“总不能一辈子绷着”。
理想这边后面又换了个说法,讲初步判断起火点在后备箱,跟私人物品有关系,动力电池包有隔热应该没事。这话听着有点绕,到底是电池的锅还是别的原因,似乎还没给准信。
电池技术这几年确实往前走得挺猛。三元锂、磷酸铁锂、刀片、麒麟,一茬接一茬。固态电池和多核电池的概念也开始冒头。但再先进的东西,落到每辆车上,碰上各种使用场景,能不能顶得住,大概还得看时间。
开了这么些年车,有个感觉越来越明显:什么车都好,什么技术都行,但对风险该有的那份心思不能丢。油车时代这样,电车时代估计也差不多。
上海那辆MEGA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网上各种版本都在传。有说电池的,有说外因的,也有觉得可能几件事凑一块了。具体怎么回事,等着看官方怎么讲。
就是那个视频看完之后,脑子里会冒出个念头:要是真碰上了,十几秒够不够爬出来?副驾位置还好说,后排坐着老人或者小孩呢?
这些问题,可能比续航多少公里、充电快几分钟更该琢磨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