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

科三练车倒数第二天,气氛有点混乱。昨天刚从陪练车下来,朋友拍了拍我肩膀:别太紧张,逢考必过!我笑了笑,心里却没底。教练却没这么宽容,今天又是破口大骂,我脑子里的线路一乱,手脚特别不协调。其实线路记得差不多了,就是不够熟练,有点像第一次开电脑游戏,全不知道按钮放哪儿。

顺带说下,这科三的练车状况真不像外面看着那么轻松。我估计咱们这种城市学车,场地练时间都不到20小时,远远不够,尤其是对那些工作忙得顾不上练的学员。我身边一个同事,花了近30小时才算是游刃有余,那是比较少见的了。教练跟我说,其实一旦紧张,哪怕司机技术再好,犯错也是必然,主要看心态能不能稳住。心态比练技巧还重要。

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上面写着:车距保持1.5米,灯光一定提前开。这些细节让我一度觉得很枯燥,但教练却很强调,都说考试标准严,容错率低,自己心里也开始清楚一些。跟我反复较劲的教练其实算是供应链末端的质检员,他手里的标准是考试流程的质量关,这里有点像汽车生产线上的最终检验,不合格就不能放行。学员这边的研发就是反复练出操作方案,但最终还是得交给教练检验。你不能光看一面,流程上的每个点都可能是缺陷,必须改。

说到这里,想起有次培训的时候,教练突然扯远了,他讲自己年轻时打工流水线上的故事。说那时他每天看着车厢部件组装,一套动作数十万次,熟到手发麻。然后他对我说:驾考这事儿,得重复得像流水线工人一样机械,否则临场肯定怂。

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有驾

我有点不服,想这不像研发新车型有创新成分,怎能死板。但冷静一想,科三这种考核,更像是复制流程和惯建立,不需要创造,只要标准执行到位就行。重新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不是能多厉害,而是动作标准,帮我减少了很多焦虑。是不是过于强调标准反而让人更钝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我上周摸过的另一款新车,底盘调校有明显差异,同价位车型的悬挂甚至不如那款表现细腻。开着像玩具车,操控反馈很虚,刹车也软。差异很直观,买家朋友还感叹:同样价格,车感没法比。(其实我也没开几款,可能片面)说白了,每款车供应链环节都不同,零件匹配度影响操控,研发团队对底盘调校投入的人力和时间也相差巨大。有人把研发比作煲汤,时间和材料决定味道:急不得。

我这里就好奇,既然如此多车企都在短周期推新车型,质量到底会不会被压缩?这就跟我现在练车一样,时间紧、压力大,标准越提升,完成难度成倍增。你觉得在新车开发和驾考之间,哪个压力更大?是的,我知道这问题复杂,但纯属聊聊。

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有驾

刚才和朋友微信聊起,说她科三昨天挂了,心态瞬间又低落了点。我也只有两节课了,想学好又没那么多余力。朋友说她教练不骂人,态度还挺温柔,和我现在这位简直反差大。是不是好的教练真的能帮学员少出错,我开始怀疑了。毕竟不同教练的教学风格很像不同汽车的调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说起价格,买车成本是多方面的,光是百公里油耗成本,不知不觉加些电耗就上升了不少。粗略估计,市面上工薪阶层买辆紧凑型车,刚开始算油费和保养,月花费可能高达2000元左右(纯估算,样本少)。学车投资更直接,几千上万元。车和驾照,这些入门门槛的差别,你觉着哪更坑?

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有驾

晚上,我惯练完车后打卡朋友圈,写下:考试不过没关系,至少今天进步了一点。但我心里清楚——能不能过,真是心态战的一部分。教练骂我错的那些点,我心里依旧有阴影。考场上一紧张,估计还是会乱掉。

对了,最后想问你们,练科三时,遇到教练不停负能量输出的情况,你是怎么调节的?换一位吗?还是硬抗?我还真没想好。

今日是我科三练车的倒数第二天,明天再练一天就要考试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把握,希望能一次通过避免再次遭罪-有驾

倒数第二天的训练继续战斗,下回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