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8万的理想L6,让奥迪Q5L销售顾问在北京4S店里连续失眠三个晚上的原因

24.98万的理想L6,让奥迪Q5L销售顾问在北京4S店里连续失眠三个晚上的原因

周末带着老婆孩子从北京开到北戴河,全程380公里,到地方电量还剩一半多。在海边停车场,我用车上的外放电功能给孩子煮了壶牛奶,热气腾腾的。旁边停着一台奥迪Q5L,车主羡慕地看着我们,说他刚在服务区加了200块钱的油。这是我开理想L6两个月来,印象最深的一次出行。

1390公里的CLTC续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体验下来,这台车确实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说走就走”。

一个让传统豪华品牌头疼的价位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理想这次的定价策略有点“杀人诛心”。24.98万,正好卡在奥迪Q5L乞丐版和宝马X3入门款的软肋上。你去4S店转一圈就知道了,这个价位的BBA,配置寒酸得让人心疼。

我一个朋友前段时间看中了Q5L的45TFSI进取型,41万多的指导价,销售说能优惠到32万左右。但坐进去一看,塑料内饰、织物座椅、连个全景天窗都没有。再看看L6的配置单:NAPPA真皮、双15.7英寸联屏、智能驾驶全系标配…这差距有点太明显了。

更要命的是,理想L6全系就一个配置,你不用纠结选装,也不用担心被销售忽悠。这种“入门即顶配”的思路,直接堵死了传统豪华品牌那套“低配引流、高配赚钱”的套路。

增程系统的真实使用感受

开了两个月L6,最大的感受就是彻底告别了续航焦虑。那台1.5T增程器,热效率能到40.5%,专门为发电优化过的。平时城市代步,基本就是纯电模式,一个月电费也就几十块。跑长途的时候,系统会智能切换,该用电用电,该用油用油。

前两天陪客户去天津谈业务,来回300多公里,全程没充过电,油也没加,到家还有大半箱油。这种感觉挺奇妙的,就像随身带了个移动电站。

当然,1390公里是理想工况下的数据,实际使用中要打些折扣。但即便如此,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也足够从容。对比那些动不动就要找充电桩的纯电车,这种踏实感还是很香的。

智能化配置的日常体验

坐进驾驶舱,那两块15.7英寸的屏幕还是很震撼的。高通8295P芯片跑起来确实流畅,切换应用、播放视频都没有卡顿。语音助手也比较聪明,“理想同学,把空调调到22度”、“播放周杰伦的歌”,基本都能准确识别。

AD Max智能驾驶系统用下来感觉不错,特别是高速NOA功能。前段时间开车去廊坊,全程基本就是监督状态,自动跟车、变道、超车,表现挺稳健的。城市NOA还在持续更新中,目前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但已经能应付大部分路况了。

后排空间确实够大,我180的身高坐进去腿部还有两拳的富余。纯平地板对于经常坐三个人的家庭来说特别友好。双温区冰箱也很实用,夏天出去玩能随时喝到冰镇饮料。

和BBA的正面较量

开了这么多年车,对各个品牌也算有些了解。传统豪华品牌在25-30万这个价位段,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奥迪Q5L的低配版,动力够用但配置真的一般;宝马X3的入门款,操控不错但后排空间局促;奔驰GLC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相比之下,L6的综合实力确实有优势。空间比X3大,配置比Q5L丰富,价格比GLC便宜,还有增程系统带来的低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这台车的整体调校很符合中国家庭的用车需求。

当然,品牌溢价这东西确实存在。有些人就认BBA的标,觉得开出去有面子。但对于更看重实用性的用户来说,L6这种产品力导向的选择或许更合适。

适合什么样的用户

开了两个月下来,我觉得L6比较适合这几类人:经常需要长途出行的家庭、对智能化有一定要求但不想折腾的用户、想要豪华体验但预算相对有限的消费者。

如果你就是钟爱传统豪华品牌,或者对新势力品牌有天然抗拒,那还是老老实实选BBA吧。但如果你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L6确实值得考虑。

最后说句实话,选车这事儿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和偏好。理想L6的出现,至少给了我们多一种选择。在这个新旧势力激烈竞争的年代,消费者或许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