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每年成都车展都像是车圈的一场年度大戏,每家车企都卯足了劲,要在这核心舞台上秀一把肌肉,看谁家产品更吸睛?咱花几十块门票进去,最怕看见一堆车型都一个色,没亮点,感觉逛一圈跟逛超市似的——左手速腾,右手揽境,中间插个ID.AURA,都是熟面孔,没劲儿
但这次一汽-大众似乎真不一样
全明星阵容直接端上来,差点让我怀疑是不是开发部把库存全搬来了
据说将近20款新老车型齐亮相
你想看轿车?有速腾L;想看SUV?揽境领队;还有新能源那帮小伙伴也没落下,全场一锅端
这阵仗,妥妥的“主场作战”,气势得有
不过这种大阵仗背后,到底有啥玄机?一汽-大众真想这么简单地“多卖几辆车”?
速腾L的官方介绍,说起来有点像硬核提纲——空间拉满、智能辅助到顶、品质永刚、动力兼顾经济和输出
听起来四项全能,但你细扒,其实不少门道都藏在细节里
空间,官方强调什么84.5%得房率,意思就像买房时中介跟你掰扯公摊一样——这车把轴距拉长,车长做高,实际用起来更像“大平层”,一家老小塞进来都不局促
你爸妈坐后排不会抱怨“腿卡了”、媳妇逛街也能舒舒服服坐稳副驾,突然间,速腾变了一种“家庭用车”大号思路
而且这得房率有点意思,就拿同级轿车跟它硬碰硬比,真要玩数据,速腾还真能拿得出手
智能驾驶辅助是这次噱头最大的板块,大众直接喊出“20万以内唯一端到端高速NOA”燃油车,这宣传口气,被不少新能源铁粉调侃是“有点飙了”
不过,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可解释端到端这玩意确实算小众稀缺
能让你在高速上基本全程“撒手”,城里开车说是能覆盖95%的路况
这么一说,有点像智能手机当年从按键机进化到全面屏
有人质疑,燃油车搞智能驾驶,是不是跟不上新能源那波速度
可实际体验下来,为啥燃油车一定要被放弃“智能牌”呢?在中国这新能源疯长的市场,燃油车不是明日黄花,数据摆在眼前:千万辆级别市场稳坐全球前三
开速腾L这样的车,对那些还没做好“电动化心理建设”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智能不降级”的选择
品质那块,大众还是一贯的德系作风
你看那宣传资料整得挺详细——整车超80%高强度钢、28%热成型钢,“笼式车身”,900万公里测试
这里头,行业标准、国标啥的都没少提,意思很明了:我们不搞偷工减料、也不偷懒
这一通测试下来,很多工科男直接点赞
毕竟买车买安全性,老百姓心里还是怵那些硬件挂漏水、撞一次掉半截
速腾L这些用料和测试工艺,对比下那些低价冲量品牌,不敢说完胜,但也够稳扎稳打了
动力方面,1.5T Evo2发动机,官方直接把百公里油耗压到5.55升
这数据放在中国实际路况下,算是省油能手
家用通勤一族,心里精打细算,能不多烧点油就不多烧
而且还兼顾动力性,不像以往那些动力强就把油耗拉爆的车型
用户最怕的是表面数据亮眼,真实开起来却是“看起来很美,实际很贵”
这一点速腾L算是给出了明着的回答:大马力+低油耗,主打实用不虚张
聊到智能化的转型,这才是车展背后的大逻辑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各家品牌都把“智能化”喊得震天响
但有些品牌只是喊口号,轮到真上智能座舱、智能辅助,先装马甲再再说
大众走的是那条“稳步推进”路线
今年探岳L上市就喊出了燃油车智能辅助“三步走”
第一步,上城市场景智能辅助,目标90%,高速场景95%覆盖
第二步(8月揽境上市),又把城市场景覆盖提升到95%,高速直接100%
这进化速度,真不是玩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硬件+算法拉升
接下来,大众说还要继续升级
咱就说一句,大众的这种“燃油智能升级”,对那些还要开燃油车的普通家庭,简直是福音
说白了,燃油车智能化这事儿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成了刚需
毕竟智能化时代,谁还愿意一直死磕传统机械感
这也是为什么刘部长说,客户需要的是能被关爱与关心,而不是“买了就丢”的冷淡体验
无论是年轻咸鱼还是老司机,大家都想要“又聪明又安全”的用车场景
你要是不跟进智能化,那就等着被市场淘汰
还能怎么卷?车圈这几年“内卷”越来越疯狂
燃油车要智能座舱、要智能驾驶、要能OTA升级
咱姑且叫它“智能卷”,新能源卷得猛,燃油车也跟着花式开卷
大众这边干脆签了商品规划,准备之后两三年推10款新车
其中5款纯电动、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还有1款全新燃油
这排产表聊出来就跟开盲盒一样,明年开始一直卷到2028年
躲不开电动化,不落下燃油智能,通过持续产品迭代,每次让用户尝点新鲜儿
最关键的是,这么一排产品都带着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功能,也就是说大众家族未来“无智能不可成车”
正说到这,又冒出个“大众老友记”客户品牌
这名字咋听着有点美剧味道?实际意思很接地气——老客户专属福利+回馈
一汽-大众劲吹利他主义,说要和客户一起创造、分享美好
权益啥的列得五花八门,有点像一个“大型会员俱乐部”:
一是组织上千场线下活动,工厂研学、探山揽岳、车友会……年轻人找圈子、老年人找乐趣,统统安排上
你要是车主,随时能被叫去当VIP,体验各种生活的美好
二是关爱基金,这部分真挺暖心
车主有好人好事,比如高速救人、冰河救生,官方都会设立基金物质鼓励
不是作秀,而是推动整个车圈正能量
三是客户共创
不光是买车,还能参与产品的升级和文创周边开发
等于以用户为核心,把客户变成一汽-大众的合伙人
四是服务升级
不是你买完车就算完事,而是从买到用到修到二手残值、每一步都能被妥善照料
说什么“以匠心,致真心”,就是想让客户觉得买大众产品,心里有谱
五是“升值”权益
这个有点像理财思路,你买得早、用得久,车的残值会高
官方还引入金融衍生品来提升二手车的潜在价值
在一众车商忙着价格战割韭菜的时候,大众很明显更注重客户的长期体验
这一点对习惯换车、二手交易的中国车主来说挺关键
聊到这里,你会发现,大众这次的成都车展不只是秀肌肉那么简单
产品技术在升级,智能化战略在持续发力
售后维度也越来越有温度
更关键的是,过去老牌车企传统思路,在今年已悄然变味,开始主打长期主义
将那些动辄上亿量级的老用户捧上神坛,配合个性化权益,把品牌“人情味”做足
这波操作,对于新入坑的小白和想换车的老司机都格外“上头”
不过谁都知道,车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竞技场
今天你靠空间、明天比智能、后天比服务、下周卷残值
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说自己掌控一切
但大众这波战略,至少让燃油车用户在电动化、智能化大潮里没处可逃的时候,多了个安心的选择
试想,以后家里老人或小孩,坐在速腾L后排,打开智能辅助、听着座舱里的娱乐系统,既安全又舒心
而车主个人,不再是消费品的过路客,而是品牌的“老朋友”
这恰恰是品牌路径升级的必然结果——你以为只是买了辆车,实际是买进了一整个生活方式与社交圈
当然还有不少细节值得打磨
比如智能化能不能真正“常用常新”,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如金融衍生品是不是能真给二手车主带来价值,不只是虚头八脑的噱头
大众的“老友记”,客户共创,还有多少“参与感”能落到实处
以及燃油车的智能化提升,到底能否抵御新能源对年轻消费者的虹吸
这些疑问,还得慢慢看未来几年的市场反馈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成都车展这个喧闹场里,大众已经给燃油车市场树立了一个“升级样板”
结尾抒情下,传统车企不怕创新,也不怕卷
更重要的是在与千万车主的深度交互中,找到了新的生存范式
在电动化席卷、智能化炸场的当下,大众能否稳住老用户,俘获新客户——这是场持久战,也许亦是一次品牌新生
无论你是哪类车迷,未来两三年值得特别期待
你觉得燃油车的智能化大势靠谱吗?你亲身体验过智能驾驶辅助的“解放双手”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踩过的坑、见过的妙事,咱们一起聊聊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