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

10月31日,一汽集团内部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几天后,朱江明出来否认收购传闻。但懂行的人都明白,这种“否认-传闻并存”的状态,往往比官宣本身更说明问题。268万台的年销量体量,新能源占比却只有一成出头,主力产品还是A00级小车——这组数字背后的焦虑,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要深得多。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有驾

开了这么多年车,见过太多传统车企转型时那种手忙脚乱的样子。零跑这两年的势头确实猛,去年10月单月交付超过7万台,连续8个月领跑新势力,今年1到10月累计交付46万多台,同比翻了一倍还多。更关键的是,人家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赚钱了,今年上半年营收242亿,净利润转正——这在新势力里可不多见。

说白了,传统车企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自己搞研发,三五年能不能成还两说;直接拿钱换现成的技术平台和销量基础,这账怎么算都划算。就像当年合资品牌用市场换技术,只不过现在反过来了,变成传统车企主动找新势力“取经”。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有驾

零跑手里最硬的牌是“全域自研”这套东西。从电池包、电机、电控到智能座舱、智驾系统,除了电芯和部分内外饰,核心零部件基本都是自己搞定的。朱江明说他们60%的成本零部件都是自研自制,这话可能有点水分,但大方向应该没错。

更绝的是他们那个“四叶草”架构,把动力、车身、智驾、座舱四个域整合到一个中央超算单元里处理。一颗高通8295芯片同时干智能座舱和L2级辅助驾驶的活儿,这种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的技术路线,让他们能在10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做出配置拉满的产品。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有驾

开过几台零跑的车,老实说,底盘质感和做工细节确实还差点意思,但智能化配置是真给力。这就像早年的国产手机,可能某些方面不如进口货,但胜在堆料足、价格实在,市场自然就起来了。

零跑跟Stellantis那个合作的玩法也挺有意思。人家投资15亿欧元拿了两成股权,还成立了“零跑国际”,利用Stellantis在欧洲的渠道网络帮零跑卖车。中国车企终于从当年被外资“收割”的角色,变成了技术输出方。这种转变背后,是整个产业格局的重构。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有驾

不过零跑眼下也不是高枕无忧。销量上去了,但主力车型的平均售价反而有下滑趋势,大部分销量还是集中在15万以下。想往上走,光靠性价比是不够的,品牌溢价这东西得慢慢熬。况且,如果传闻属实,那复杂的股权关系能不能理顺,还得看后续操作。

说到底,无论这次传闻是真是假,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的合作深化,大概是个趋势。一方需要技术和产品力快速补课,另一方需要资源和背书往上走。各取所需罢了。

一汽集团268万台销量背后:新能源占比刚过10%,为何传出15亿欧元级别的零跑股权动作?-有驾

只是有一点挺让人感慨:曾经那些被合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的自主品牌,如今反倒成了香饽饽。时代变化之快,有时候连老司机都得重新学习适应。

至于零跑最终会走向何方,这些问题或许很快就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游戏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停奔跑的玩家。停下来,就意味着出局。从2020年销量不足万台,到2024年逼近30万台,再到今年46万台的交付量——这条增长曲线的背后,是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的缩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