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

现在开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路上绿色的牌照随处可见,这本来是件好事,环保又省钱。

可车一多,新的烦恼也跟着来了,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恐怕就是充电问题了。

相信不少车主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眼看着车子电量告急,心里火急火燎地开到充电站,结果发现充电车位上停着的,要么是一辆根本不需要充电的燃油车,把它当成了普通停车位;要么就是一台早就充满了电,却迟迟不见车主来挪走的新能源车。

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有驾

这种占着位置不办事儿的行为,让真正需要“救急”的车主们是干着急没办法,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而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非常高的广西柳州,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最近,有记者专门在柳州街头走访了一圈,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比如在城中区的一个充电站,虽然墙上贴着“严禁非充电车停车”的大字标语,但好几个充电车位上停着的新能源车,根本就没插上充电枪,纯粹就是来停车的。

而在柳北区的另一个路边充电站,情况更夸张,大约四十个充电桩,车位几乎都满了,可仔细一看,真正在充电的车辆还不到三分之一。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一些充电车位里,竟然还堂而皇之地停着几辆燃油车,看车身上的灰尘,估计已经停了不是一天两天了。

随机问了几位正在充电或者等待充电的新能源车主,大家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一位车主无奈地说:“现在停车位紧张,有些油车车主可能图方便,看到有空位就停进来了,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这个车位对我们电车车主有多重要。还有些电车车主,把充电站当成免费或便宜的停车场,停在那儿就不管了,这也给我们充电造成了很大困扰。”另一位车主则表达得更直接:“这完全就是霸占公共资源嘛!充电桩是公共设施,是给大家应急充电用的,你充完了就该赶紧走,让给下一个需要的人。你一个人占着一整天,别人怎么办?大家都这样的话,新能源车还怎么发展?”

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有驾

的确,充电桩和充电车位,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资源,它的核心功能是“补能”,而不是“停车”。

长时间的无效占用,不仅降低了充电设施的周转效率,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出行体验。

光靠口头上的呼吁和道德上的谴责,效果显然有限。

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充电车位乱象”,柳州市相关部门决定不再坐视不管,而是准备拿出一套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最近,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规范占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停车收费问题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文件的核心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和规范大家的停车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不合理地占用了充电车位,那么对不起,你将为此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

这个新规定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它主要针对两类行为来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

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有驾

第一种,是开着车停进了充电车位,但根本不充电的车辆,这包括了燃油车和没有插枪充电的新能源车。

第二种,是车辆已经完成充电了,但没有在规定时间(比如1小时)内开走的。

只要符合这两种情况之一,那么停车费就要按更高的标准来计算了。

具体来说,这个“更高的标准”是如何设定的呢?

新规草案里分了两种场景。

第一种是在那种专门提供充电服务、不具备普通停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专属充电站”。

在这些地方,如果发生了上述的占位行为,那么停车费将按照柳州市公共场地临时停车收费标准的两倍来收取。

并且,这个计费时间是从你开始占位,或者充电完成后超过规定驶离时间的那一刻就开始计算,原来新能源车在一些政府定价停车场享有的2小时免费停车优惠,在这种情况下也一并不再适用。

这就意味着,占位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有驾

第二种场景是在我们更常见的公共停车场里设置的充电车位。

对于这类车位,也可以参照专属充电站的政策来执行。

如果是在实施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里,那么占位车辆的停车费同样是按照该停车场正常收费标准的两倍来算。

如果是在商业运营的停车场,那么经营者可以自主设定这个“惩罚性”的收费标准,只要提前明码标价,向社会公示清楚就行。

当然,这个规定也不是一刀切,它也考虑到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很多车主习惯在夜间给车辆充电,不可能大半夜还定个闹钟起来挪车。

所以,征求意见稿里特别提到,对于功率较小的慢充桩,在夜间时段(比如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完成充电后,即使超过1小时没有及时开走,也应该免收这部分额外的停车服务费。

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考虑,体现了政策的温度。

满电不走,油车占位,柳州拟推差别化停车收费-有驾

为了确保这个新规能够顺利实施,并且不会引起新的问题,文件里还提出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要求。

比如,要求所有设置了充电车位的停车场,必须用醒目的标识把充电专属区域和普通停车区域清晰地划分开来,引导车主按需选择,避免误停。

同时,也严厉禁止停车场经营者通过故意设置过多的充电车位,来变相提高整个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损害普通停车车主的利益。

此外,收费的透明化也是重中之重。

规定要求,所有相关的收费标准,包括基础停车费、充电服务费以及这个差别化的占位费,都必须在停车场入口和充电设施的醒目位置进行公示,让每一位车主在停车前都看得明明白白,消费得清清楚楚。

相关的充电APP或者小程序也需要同步告知和提示用户。

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

总的来看,柳州这次拟推行的新规,是对“充电难”背后“占位乱”问题的一次精准治理。

它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呼吁的层面,而是通过建立一套清晰的、以经济手段为基础的规则体系,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套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罚钱,而是为了提高公共充电资源的利用效率,让真正需要充电的车主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充上电,从而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环境。

这对于每一位新能源车主,乃至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