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萍
编辑 | 王海璐
比亚迪刚刚经历了三年来最煎熬的一个季度。
5、6、7 月国内销量连续同比、环比下降;二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近 4%;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减少 27 亿元、28 亿元;根据券商估算,其单车净利润从近 9000 元断崖式下跌到 5000 元。增长、盈利性双双遭遇挑战。
通常来说,汽车行业在二季度开始从销售淡季步入增长周期,业绩倒挂的情况并不常见。去年同期,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增长近乎翻倍。
今年比亚迪的业绩下滑,一方面受到国内市场竞争的持续影响,吉利银河品牌强势崛起,带动吉利上半年整体销量增长至 141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了 73 万辆,同比增长 126%。同期比亚迪的增速为 33%,二季度仅增长了 1.4%。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总共销售了 697 万辆,同比增长 40%。比亚迪销售了 215 万辆车,仍然位居第一,但增速没有跑赢大盘。
除此之外,在反内卷的主题下,比亚迪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向供应商让利。
在海外,比亚迪上半年仍然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答卷。上半年总销量达到 47 万辆,完成了全年 100 万辆的目标的近一半,毛利率高达 27%。出海已经成为比亚迪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国内增长变慢
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比亚迪的增长正变得吃力。
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总共销售了 214.6 万辆车,同比增长 33%。其中,国内市场占 78%,为 167.6 万辆,同比增长 18.9%。
但从 5 月开始,比亚迪在国内的销量开始出现同比、环比下降。5、6、7 月,比亚迪国内分别售出 29.4、29.3、26.3 万辆车,5 月比去年同期少卖了 889 辆,6 月和 7 月同比下跌 24.8%、15.7%,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
同期,老对手吉利正在身后穷追猛赶。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 7 月,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18% 下降到 15%;吉利市场份额由 6.8% 上升至 11.1%。
从能源结构看,上半年比亚迪纯电车型总共售出 102.3 万辆,同比增长 40.9%。插混车型售出 108.9 万辆,总量更大,但增速(23.7%)低于纯电。
这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趋势一致。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纯电车型累计销售 448.8 万辆,同比增长 50.1%,显著高于同期插电混动车型的增速(28%)。 燃油车销量为 669.3 万辆,同比下降 3.2%。
同期,吉利的纯电、混动、燃油车型分别同比增长 173%、61%、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比亚迪的绝大部分的销量集中在 20 万以下的红海市场。王朝和海洋网合计贡献 195 万辆,占比 90.9%,是比亚迪的基本盘。其中 7 万-12 万元级别的秦、宋、元各自占比 14.1%、10.9%、9.8%。
20 万级别的唐、汉系列没有明显的增量。今年比亚迪试图通过 10C 闪充技术让汉 L 和唐 L 重回 20 万以上价格段,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亚迪汉在 2021 年上市初期售价区间为 20 万-30 万元,但在比亚迪开打价格战之后,这款车的起售价格降至 17 万元。
腾势、方程豹、仰望三个高端化品牌的发展也不顺利,上半年合计销售了 14.2 万辆,仅占总销量的 6.6%。
其中,腾势销售 8 万辆、同比增长 34%。MPV 车型 D9 占比约七成,后续的轿车、SUV 则一概不太成功。
方程豹售出 6.1 万辆车,同比增长 166.2%。其中豹 5 和钛 3 是销量主力,两款车各自售出 3.1 万辆、2.9 万辆。豹 5 全系降价 5 万元,24 万起售;新上市的钛 3 则将价格拉到了 15 万以内。提振销量的同时,也把品牌定位下调到王朝、海洋网的区间。
豪华品牌仰望售出 1003 辆 , 同比减少 81.7%,环比减少 48%。
腾势依靠单车发力;方程豹以价换量;仰望曲高和寡。比亚迪的高端化举步维艰。在今年 5 月的 2024 年度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批评中高端产品未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
王传福说:“公司已经意识到并正在努力解决高端化进程中的问题。” 他重申,高端化是比亚迪必须打赢的战役。
单车净利润“断崖式”下跌
“价格战” 的第三年,比亚迪也开始被战火反噬。
二季度比亚迪比一季度多卖了 14.4 万辆新车,收入同比增长 32.5%,毛利却减少了 15 亿元,毛利率下滑 3.8 个百分点。
比亚迪称,毛利率下滑是受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影响。
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约为 3025.1 亿元,同比增长 32.5%,占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75.8% 提升到 81.5%。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约为 687.4 亿元,同比减少 5.5%。
比亚迪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155.1 亿元,同比增长 13.8%。但如果单看二季度,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下滑约 30%。根据东吴汽车的估算,二季度比亚迪的单车归母净利润从 0.9 万元下跌到 0.5 万元。
比亚迪采用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模式,通过自研、自产零部件控制供应链成本,用内部供应链压低外部供应商的价格。加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导致其盈利性过去普遍优于竞争对手。
吉利汽车二季度的毛利率为 17.1%,东吴汽车估算的单车归母净利润为 0.5 万元。在市场竞争和 “反内卷” 的影响下,比亚迪二季度下跌到和对手同级别。
两家公司都受到了价格战的很大影响。根据吉利汽车的财报,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平均售价降低 1.4 万元,至 9.6 万元。毛利率为 16.4%,同比下降 0.3%。二季度毛利率比一季度略高,但同比下降 0.7%,至 17.1%。
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期内汽车行业 “一口价”、“过度营销” 等乱象频发,竞争加剧,“全民智驾” 战略也受到影响,导致国内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另一个导致比亚迪净利润降低的因素是费用的增加。二季度比亚迪的运营费用总共 257.9 亿元,同比、环比增加 39.6%、10.2%。上半年总体的运营费用同比增长了 491.5 亿元。
其中,比亚迪上半年在研发上投入了 296 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 99.8 亿元,同比增长 53.1%。研发费用率从 6.5% 增加到 7.9%。作为对比,吉利汽车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 73.3 亿元,占收入的 4.9%。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智能是比亚迪重点投入的领域。2024 年,王传福称要在智能化上投入 1000 亿元。年底,比亚迪新技术院的智驾团队规模扩张至 5000 余人,增加智能座舱和电动化研发团队后,接近 17000 余人。座舱团队约 4000 人、电动化约 8000 人。
但这些研发投入还没能转化为实际销量。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发起全民智驾战略,把智驾功能下放到最低 7 万元级别的车型上。但二季度销量并没有反映出预期效果。
上半年比亚迪的销售费用也增长了 14.1%,至 124.1 亿元;管理费用为 103.9 亿元,同比增加 35.1%。
二季度,比亚迪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 3.1%、2.7%、7.7%,与一季度相比环比分别增加 0.8%、11.7%、8.1%。加上财务费用后,总费率环比下降 0.9%。
出海担起增长曲线
出海是比亚迪上半年业绩的最大亮点。
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 47.2 万辆,同比增长 132%,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总和,也远超行业整体 71.3% 的增幅。2025 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目标为 100 万辆。
上半年出海销量的激增得益于一些国家的关税政策。
巴西政府自去年起逐步上调进口关税,今年 7 月对纯电、插混车型的进口关税由 18%、20% 提升至 25%、28%。不仅如此,巴西还计划在 2027 年 1 月将关税提高到 35%。
不过,巴西政府对以 CKD(全散装)和 SKD(半散装)形式进口的车辆给予总额达 4.63 亿美元、期限为 6 个月的免关税进口配额。
受此影响,比亚迪上半年对巴西的出口量急剧增加。去年下半年,比亚迪对巴西的出口量仅为几千辆。今年 4 月的出口量接近 3 万辆。如何消化库存也成为比亚迪经销商下半年的难题。
巴西关税开始实施后,比亚迪的出口销量明显减少。7 月比亚迪海外乘用车和皮卡总共销售了 8.0 万辆,环比减少 10.6%。
比亚迪的出口车型涉及元 PLUS、海豹、唐 DM-i、汉 EV 等,覆盖 10 到 30 万级市场。除了整车出口,比亚迪也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建厂。
据公开信息,目前泰国的罗勇府工厂、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巴西的卡马萨里综合体三座工厂已经建成投产,首期产能分别为 15 万辆、5 万辆、15 万辆。
其中,巴西综合体由三座工厂组成,分别是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和一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厂。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有 4 座工厂正在建设中。匈牙利的塞格德工厂预计在今年底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印尼的梳邦智能城工厂和土耳其的马尼萨工厂预计 2026 年投产,年产能均为 15 万辆;柬埔寨的哈努克工厂预计在今年的 11 月正式投产,首期产能 1 万辆。墨西哥工厂还在规划中,预计 2027 年投产。
比亚迪为出海投入的 8 艘滚装船已经陆续启航。不久前,第 8 艘运输船完成试航,预计 9 月交付。 2026 年前,比亚迪预计 8 艘滚装船全部投入使用,这个 “出海舰队” 的总运力超百万辆。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海总销量为 308.3 万辆,同比增长 10%,新能源车出口 106 万辆,同比增长 75%,燃油车出口 202.3 万辆,同比减少 2.8%。
比亚迪是中国出口量第二大的车企,比第一名奇瑞汽车少了 7.6 万辆。
在国内增长势头正盛的吉利汽车在海外的表现不及比亚迪,上半年销量仅有 18.4 万辆,同比下降 8%,其中 4 万辆为新能源车。但吉利汽车 CEO、吉利控股执行董事淦家阅说,吉利要将出海作为下半年集团发展重心,预期环比将增长 30% 以上——新一轮的追赶即将开启。
比亚迪是最早全面转型新能源的车企。凭借技术储备和性价比产品,在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期冲到最前面。但随着竞争的持续升级,竞争对手的追击,比亚迪的先手红利期正在过去。
从这个季度开始,一向追求规模扩张的比亚迪也要学习应对慢下来的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