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过去了,眼瞅着雅马哈一头扎进2025年,对外都在说品牌迈进下一个甲子,其实骨子里,最根本的家底子还是在那发动机里藏着——尤其中间“创核科技”这事,翻来覆去,行业内外都绕不开。真要讲起来,雅马哈市面上混着卖乐器、超跑、踏板摩托,连Hi-Fi音响里的那些偏执狂工艺,最后还是倒腾进了摩托发动机,“搞跨界”的路数早二十年前销售就爱吹,说到制作发动机反而带了点乐队指挥的劲头,细腻还不玄虚。
记得2015年夏天,我舅老从厂里回来,一肚子闲话——那阵子国四标准还没全面压下来,江浙一带加装国三催化器玩猫腻的比比皆是,不过舅非说,雅马哈这波要用新招。行业里口口相传,说乐器那帮搞精密加工的老师傅专门帮着踩过点,把燃烧室调整得像拉奏一样润滑快准,到后来2016年巧格出的时候,厂子里微信群炸锅,原因竟是那台发动机的鸣响声“头一次听着不像内燃机,还有点电子琴味儿”。其实冷知识一条,雅马哈发动机的试音,有专门“耳朵灵”的老乐师参与,挑出“杂音”和共鸣点,让怠速时声音不带嘶哑,也就怪不得早期跑出租的小车主说它“夜里拉活儿都不扰民”。
卖车的赵哥常打趣:“咱这125排量的踏板车,压缩比高到快赶上家用轿车,油门踩沉也费不了两毛钱一公里。”外人听着夸张,但新一代发动机,燃油效率确实有点离谱。师傅修车时顺嘴抱怨过——给巧格i换活塞环,不像老本田那样容易出胶,材料用的是据说摩托GP级别的那种DiASil铝硅合金,硬度轻重刚合适。顺便再插一桩坊间笑谈,说某车主自栽大沟里,两天后人没事儿,发动机也是活灵活现继续点火,邻居们嘴上虽叨咕“老车皮实”,可实际上里面的活塞环跟装了弹簧似的,比起一些老国产机子,抗磨能力不是一个档次。
但也不是没槽点。前年有个车友群纠纷,争大半年雅马哈新发动机为什么总说“冷却系统牛”,散热片一层层堆得密密麻麻,活塞背后都装了个喷油嘴——实际上南方闷热天在红绿灯大排长龙照样趴窝,师傅私下里讲:“防卡死是预防,想指望散热片救命,不如勤快点清理空气滤。”有趣的是,有人拍桌子说国四新发动机更安静更稳,老司机反倒一个八卦,讲他邻居因听不到发动机声,几次险些忘了关电门——这算是用车误区还是“高级毛病”,也没人争个明白。
冷门配置也不是没,混动款那个ASST起步辅助,就很少人用得自己明白。前阵子刚提“兴鹰125”的上海小李说:“踏板刚给油,电机偷偷帮着一块儿蹿出去,等你反应过来,已经起步快两拍。” 还有那启停,电驴大爷都嫌麻烦,可年轻小姑娘倒是觉得每次红灯停住没了发动机抖动,“像溜进了咖啡馆”。不过动力曲线软点,这在二手市场其实有挺多争议,群里老李感慨:“雅马哈动力不是为‘拉爆表’设计,拼马力比不过某些大贸货,关键还得看城市里省心省油。”
对比起同价位陆派、豪爵等老对手,也有人笑雅马哈功能配置不中看,比如智能仪表、无钥匙那些到现在还没完全普及。去年我修车路上碰到个搞赛摩改装的师傅,他拍着自家“黄龙”说:“内行看发动机,外行要配置,这雅马哈啊,舍得花心思瞄准着机械本事,配置是‘慢半拍’,但省心耐用有数。”
同事上个月出差捎的巧格i,跑了八万多公里,换过链条、火花塞、轮胎,就是没动过发动机主件。村里小卖部里还摆着一台06年的雅马哈老款,据说发动机偶尔冷启动能一把点着,这才是老车“福报”。倒也有负面新闻,北方公路冬天极寒,点火有时蹩脚,雅马哈技师微信群里年年提一句:“这发动机耐高温还真未必扛极冷,用得巧点。”也算是另类养护八卦。
2025年新出的混动动力总成,师傅口头上还嫌电机功率太小,传动实际体验下来,油耗倒是又低一截。普通用家多半无感,爱琢磨的才觉得事有蹊跷,说不像主打电动那样“玩复杂”,反倒把发动机机械损耗磨到一包烟都算不出多少,开起来总有那种“老机匣”顺滑带点闷骚的高级感。
隔壁新搬来的老王,去年把自己12年的老巧格抵了一包白沙,上个月又按捺不住去车行定了新兴鹰,开玩笑说“生是雅马哈的人,死也是它的魂”。至于那辆老巧格去哪了?村里小货司机抢去拉菜,说这台‘吃苦耐劳不罢工,发动机跟家里旱田的老牛’。有时候新旧是循环的,老发动机还在大街小巷溜着,新的混动机芯又悄悄开始了一轮新的下场。谁能想到,曲轴里藏着的故事,比人都长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