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系汽车销量达441,706辆,创下年内新高。在这组数字中,一个成立仅两年的子品牌尤为引人注目——方程豹单月交付31,052辆,首次突破三万大关。这个定位“个性化+性能化”的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比亚迪产品矩阵中脱颖而出。
不同于王朝系列的稳重家用或海洋系列的年轻时尚,方程豹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把硬派越野、电驱性能与潮流改装融合在一起,瞄准的是那些既想周末穿越戈壁、又不愿牺牲城市通勤舒适的消费者。它的主力车型钛3和钛7,起售价不过15万元左右,却标配高阶智驾、智能液压悬架和可更换前脸设计,甚至能拖动32吨重物。
这组销量背后,不只是价格优势,更是一场关于“电动车还能怎么用”的重新定义。
传统认知里,硬派SUV属于燃油车的天下。非承载式车身、机械四驱、差速锁,这些配置保障了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但电动车一旦进入这一领域,往往面临续航缩水、结构脆弱、脱困能力不足等问题。方程豹的突破,在于它用一套全新的技术逻辑重构了“硬派”的标准。
其核心是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全球首个以电驱为主的硬派架构。前后双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取消了传统传动轴,实现智能电四驱与“三把锁”功能。这意味着车辆在单轮着地时仍能输出最大扭矩,攀爬100%坡度如履平地。同时,系统支持20kW对外放电,可为露营设备、无人机甚至救援装备供电,真正实现“移动能源站”。
更关键的是,方程豹没有牺牲日常体验。它搭载的云辇-P或云辇-C智能悬架系统,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与车身高度。高速过弯时侧倾减少30%,非铺装路面滤震效率提升40%。一位北京车主曾分享,他开着钛7送孩子上学时安静平稳,周末去门头沟越野时又能轻松脱困,“像换了辆车”。
这种“城市与荒野无缝切换”的能力,得益于一项被很多人忽略的技术革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虽然王朝和海洋系列也使用CTB技术,但目的不同。后者主要用于提升空间利用率和操控稳定性;而方程豹则将其嵌入非承载式大梁之间,使电池成为车身结构的核心承力件。
结果是,钛3的整车扭转刚度达到40,000 N·m/°,远超多数合资旗舰SUV。这不仅增强了越野时的抗扭安全性,也让智能悬架和电驱系统得以发挥极限性能。可以说,方程豹的CTB不是简单的技术下放,而是为硬派场景量身定制的结构革命。
那么,究竟是谁在购买这样一台“不像家用车”的电动车?数据显示,方程豹的用户画像出人意料地广泛。钛3的主力是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近六成,他们看重模块化前脸带来的“可玩性”——官方提供12款潮改套件,支持无损更换,门店还提供一年免费储存服务,满足Z世代对个性表达的需求。
而豹7的买家多为27至40岁的“年轻奶爸”,他们原本可能考虑理想L6或汉兰达,却被钛7“方盒子造型+70.9%得房率”的空间表现打动。一位深圳用户说:“外观像越野车,内部却比MPV还实用。”更关键的是,68%的钛3车主为增购或换购,其中超过八成来自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六成来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这说明,方程豹正在实现对燃油车用户的实质性替代。
它的成功,也源于精准的价格策略。钛7起售价17.98万元,远低于市场预期,且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C”,配备24个传感器,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上市后,超50%用户直接选择顶配Ultra版,形成强烈的“真香效应”。有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是典型的“技术平权”打法——将原本属于高端车型的配置,以主流价格推向大众市场。
展望未来,方程豹的爆发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比亚迪海外出口持续增长(10月达8.3万辆,同比增长155.5%),方程豹也有望成为出海新主力。目前,其竞品已涵盖理想、问界、坦克乃至部分豪华品牌,显示出强大的跨圈层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一个趋势:电动车的竞争,不再只是续航与智驾的比拼,而是生活方式的提案。当一台15万元的车既能通勤又能越野,既能家用又能改装,它所改变的,不仅是销量数字,更是人们对“一辆好车”的想象边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