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汽车正式发布了途锐Final Edition最终版车型,为这款历经三代、发展近25年的品牌旗舰SUV的传奇生涯画上了句点。
在谢幕之际,回顾其市场表现,尤其是在中国区将于今年11月停止供应的现实下,途锐的退场更像是一曲传统燃油豪车在时代变革下的挽歌。它拥有与保时捷卡宴、奥迪Q7同宗同源的MLB Evo豪华平台血统,机械素质备受推崇,却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其背后原因,远非“产品力不足”所能概括。
途锐的核心悲剧,在于其陷入了“错把实力当卖点”的品牌认知偏差。在中国这个对品牌高度敏感的豪华车市场,大众车标难以支撑起60万至80万级别的售价区间。尽管途锐在硬件上毫不逊色,配备了空气悬架、全时四驱等顶级配置,但消费者根深蒂固的认知是“开大众像大众”。有车主那句“我爸问这是不是大号途观”的灵魂拷问,生动地道破了这种窘境。当同平台的保时捷卡宴凭借品牌光环就能轻松获得几十万的溢价,途锐的“亲民”反而成了原罪,使得花费巨资选择它的车主被视为“懂车党”在缴纳“情怀税”,这直接体现在其惨淡的保值率上——三年折旧率比宝马X5高出15%。
途锐的退场,也是传统燃油豪车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下遭遇困境的缩影。在其固守的机械优势领域之外,中国高端消费者开始普遍关注“冰箱沙发大彩电”等舒适与智能配置。然而,途锐在车机系统、智能互联和辅助驾驶方面,与理想L9、问界M7、蔚来ES8等国产新能源车型相比,存在代际差距,这使其在新生代消费者眼中仿佛“上个时代的产物”。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已成为豪华车市场“必修课”的今天,途锐的短板过于明显。
途锐还陷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剿”之中。向上,有品牌力更强的保时捷卡宴和奥迪Q7;横向,有宝马X5、奔驰GLE等传统德系豪强;而下行市场,则遭遇了来势汹汹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的冲击。甚至大众集团内部,其高端注意力也在被ID.系列电动车型所抢占。在这种白热化的竞争下,途锐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清晰且不可替代的市场定位,它既没有奥迪的科技感,也缺乏保时捷的溢价光环,最终在左右互搏中成了“牺牲品”。
大众汽车为这款功勋车型推出了Final Edition最终版,在德国市场的起售价约为75025欧元。这款最终版在细节处加入了专属标识,以彰显其独特的纪念意义。与此同时,大众也已为途锐规划好了未来。官方声明暗示,途锐将以纯电动形态回归,代号“ID.Touareg”的新车预计在2029年前后推出,将成为大众电动SUV的旗舰,并有望率先采用全新的SSP架构。现款途锐的停产,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大众在电动化时代重塑其旗舰辉煌的新开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