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您有没有发现,现在马路上的新车,尤其是那些新能源车,越来越“聪明”了?
广告里宣传的什么“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智能泊车”,听着就让人心动,感觉方向盘焊在手上、右脚时刻准备踩刹车的日子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咱们是不是离科幻电影里那种,上车说个目的地就能躺平睡觉的“全自动驾驶”时代,真的就一步之遥了?
可问题来了,如果真这么厉害,为啥咱们总能听到一些因为“辅助驾驶”功能而出的岔子,甚至是一些让人心痛的事故呢?
这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咱们理解错了什么?
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两个重量级部门,就联合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名字有点长,但核心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给这个“越来越聪明”的汽车市场,立个规矩,画条红线。
说白了,就是国家要出手,大声地告诉所有车企和消费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辅助驾驶,绝对不能当成自动驾驶来用!
这可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咱们先来聊聊这事儿的起因。
为啥国家要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么个文件?
因为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
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
这些车里,大部分都配备了所谓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
L2级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系统可以同时帮你控制方向和速度,比如在高速上自动跟车、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
这听起来很棒,但它的全称是“部分驾驶自动化”,关键词是“部分”和“驾驶”,核心责任人,依然是驾驶员。
可另一方面,一些车企在宣传上,为了突出卖点,玩起了“文字游戏”。
什么“高阶智能驾驶”、“全场景领航”,甚至直接用上“自动驾驶”这样的词汇,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我的车很牛,可以自己开,我能省心了。
这就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安全隐患。
不少驾驶员在这种暗示下,真的就放开了手脚,在高速上刷手机、聊天甚至打瞌睡,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那个还远未成熟的“辅助”系统。
结果呢?
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前方有静止的障碍物、或者复杂的道路环境,系统识别不了,而驾驶员又没能及时接管,悲剧就可能发生。
这几年,类似的事故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屡见不鲜,每一次都让人触目惊心。
所以,这次两部门的征求意见稿,就像是一剂对症的猛药,招招都打在了要害上。
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看,看看国家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个安全篱笆扎紧的。
首先,是从源头上掐断误解的可能。
文件明确要求,车企必须在最显眼的地方,比如手机App、车机大屏幕、用户手册里,清清楚楚地写明白:“这只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您得时刻注意路况!”这就好比在卖一把锋利的菜刀时,必须在包装上用大号字体写上“刀具锋利,小心使用”,而不是吹嘘它能“自动切菜”。
名字也不能乱叫,什么“自动”、“无人”这类容易让人产生幻想的词,以后在营销宣传里就别想随便用了。
你是什么等级的功能,就得说什么等级的话,不能夸大其词,忽悠消费者。
其次,是给驾驶员配一个“电子监督员”。
既然人会犯懒、会走神,那车就得有办法把你“叫醒”。
文件里提到了一个关键功能,叫“驾驶员监测系统”。
这是个强制性的要求,而且车主自己还不能关掉。
这个系统会像个严厉的教练一样,时刻盯着你。
比如,通过车内的摄像头监测你的眼睛是不是看着前方,通过方向盘的传感器感知你的手在不在上面。
一旦发现你长时间脱手、闭眼打瞌le睡,或者有其他分心的行为,车子就会立刻采取措施。
先是“温柔”提醒,比如发出语音警告“请保持注意力”,或者让方向盘震动一下。
如果你还不理它,那对不起,系统就要“动真格”了。
它可能会限制车速,甚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慢慢把车靠边停下,并强制禁用辅助驾驶功能,直到你重新打起精神来。
这等于是在技术上加了一道保险,防止驾驶员因为过度信赖而“放飞自我”。
再来,就是堵住技术的“后门”。
现在的智能汽车,很多功能都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在线升级,就像手机更新系统一样方便。
这本来是好事,但也被一些企业钻了空子。
比如,有些功能没经过充分测试就推送给用户,把车主当成了“小白鼠”;更恶劣的是,有些车辆本身存在设计缺陷,车企不通过正规的召回程序,而是想通过一次悄无声息的OTA升级,偷偷把问题“修复”了,以此来掩盖缺陷、逃避责任。
这次的征求意见稿就明确规定:所有OTA升级都必须先向主管部门备案,说清楚你要更新什么、为什么更新、经过了哪些测试。
监管部门会盯着,特别是那些频繁搞OTA升级的企业,会成为重点抽查对象。
这就断了企业想通过软件升级来“暗箱操作”的念头。
同时,对于网络攻击、黑客入侵这些潜在风险,也要求车企加强监测和防护,一旦出事,监管部门会介入调查,必要时强制召回。
最后,是建立一套严格的“事后追责”机制。
如果真的发生了涉及辅助驾驶系统的事故,车企不能再“打太极”或者隐瞒不报了。
新规要求,企业必须及时、完整地报告事故信息。
监管部门会联合进行深度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如果发现企业在报告中有所隐瞒或遗漏,不仅要向全社会公开通报,让企业颜面扫地,还要进行专项核查和整改。
这种“秋后算账”的威慑力,会让企业在开发和宣传这些功能时,变得更加谨慎和负责。
总的来看,国家这次出手,不是要打压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恰恰相反,是为了让这个新兴产业能够更健康、更安全地向前奔跑。
它在技术、法规和市场三个层面,为辅助驾驶技术划定了一个清晰的“能力边界”和“责任边界”。
它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在通往真正全自动驾驶的漫长道路上,我们必须保持敬畏和清醒。
方向盘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