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车圈里谁和谁关系复杂,那奔驰和宝马这对“死对头”一定能让不少人感叹一句:戏还得继续做,生意还得继续谈。

可谁又能想到,下次咱们一脚油门踩下去,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奔驰Logo下,心脏位置竟然“跳”着的是宝马血统的发动机?
这阵风刮得是真有点儿意思,多少老车迷要大喊:“这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
别急,先别忙着吐槽。
你看,两个在各自广告里互不买账、碰面恨不得把对方怼到马路对面的大牌,现在居然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发动机“互采互用”的大买卖。
这一出,咱们不得不问一句:奔驰为啥要用宝马的发动机?
真的是“没发动机可选了”?还是背后有啥我们看不到的门道?
其实,这事要是搁几年前,估计谁说出来都得被乐一乐。
但人家德国媒体说了,《经理人杂志》首次爆料——奔宝马“世纪牵手”,最快2027就能买到这种混血车。
先别忙着脑补两家CEO深夜烧烤摊上喝酒谈合作的画面,咱们还是扒一扒这事的来龙去脉。
据说奔驰这阵算是打定主意:四缸发动机,不自己造了,直接找宝马采购省事。
奔着降开发成本去的。
再加上奔驰的电气化转型也准备慢慢来,可别一头热栽进电动神坛,毕竟老牌汽油粉还是有一批死忠。
咱们看这些幕后协议,感觉也不像是临时起意。
预谋已久。
这里面的“灵魂交易”还不止发动机这么简单——连变速箱、甚至整个动力系统的共享都放到案头了。
这可不就是“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的现实版嘛?
说白了,两家都清楚,最狠的对手根本不是对方,是整个行业变天的速度。
谁还顾得上面子,保住里子才是头等大事。
奔驰买宝马发动机,自己就能省一大波研发的钱。
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狠料的六缸、八缸上,留住高端客户的心。
宝马呢?
笑着接钱,而且还能把奥地利斯太尔工厂那些“闲着发霉”的产能拨上用场,一石二鸟,营收涨涨涨。
这操作看来并不是拍脑门决定的,内部消息说两家公司现在还正是高层博弈,谈得热火朝天。
估计离最后官宣,还得等到2025年末。
这节奏,和咱们买房追楼盘差不多:消息出来了,签合同之前谁也不敢说完事。
说到发动机,吉利其实和奔驰去年就搭上线了,生产那款1.5T新机头拿来喂CLA等轻混新宠。
但那是奔着中国市场来的,奔驰这次盯着宝马,是要用在北美及高端市场。
也就是说,这一合作,对三芒星那些想玩混动、想补充动力线的车型,简直是“及时雨”。
其实宝马B48这款2.0T机头早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不光宝马自家车用得顺手,MINI也没少捧场。
优点一堆:横纵置随你挑,插电混动没压力,甚至还能混迹增程式队伍。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奔驰为啥心动了。
毕竟要搭建电气总成这种“大拼盘”,奔驰和宝马更希望把合作搅大点。
于是不光欧洲市场有戏,连美国那边建动力工厂的想法也冒头了。
咋说呢,这招表面看是个采购协议,往深了走就是产业布局。
避关税、共担成本、做大做强,谁不愿意?
不过,你要是问奔驰为啥对电气化突然没那么激进了,答案也扎心。
本来大家都以为电车即是未来,结果呢,需求一不小心就下滑了。
车企再理想主义,面对现实都得低头。
三芒星CEO康林松顺势就来了一句“路线调整”,油车不慌退场,排队时间就得再拉长。
这事一出,有些激进的电动派估计有点抓狂。
但更多现实主义者只会认同:变革别太赶,让消费者慢慢选。
到这里,剧情倒是越来越像新时代合伙人攒局:你出发动机,我出变速箱,一起造台没人能想象的德系新混血。
但你要问我奔驰真的就没能力自己搞四缸了?
呃——其实不是。
更多是战略选择。
做一台四缸发动机,说难不难,但想要既跑得欢、又耐用,还成本低,还得环保,不容易。
况且宝马这几年在涡轮四缸技术上确实弄出了点门道。
奔驰就算不会,也懒得再重复造轮子玩了。
谁还愿意在利润越来越薄的区域死磕?
不如借别人的力,自己腾腾手玩新花样。
这里面的算计不言而喻。
反正消费者只管看车,动力表现好,谁又真的去抠发动机上的Logo?
我认识不少车迷,要是你问他“汽油车和电动车哪个香”,每个人飚出来的答案都能凑一桌麻将刚好。
奔驰不是唯一一个“电气化路线放慢车速”的主儿,其他厂商也都在偷偷摸摸琢磨,别把所有蛋全砸进电动篮子。
一旦市场冷热突变,这种灵活变奏才是王道。
你可能会问,这种主流品牌之间“互采互供”,会不会伤了各自的粉丝心?
哎,情怀终归是情怀。
商战归商战。
你以为奔驰就真那么在乎别人家发动机?
说白了,消费者是看整体调校和驾驶感受。
只要能保住自家品牌的那点独特气质,发动机供应商是谁,其实看重的人越来越少。
再说了,如果真能靠合作把车价打下来,咱们买车的时候钱包会不会笑出声?
谁不盼着好车便宜点、性能稳定点呢?
追溯历史,其实车企合作早就不新鲜了。
通用、丰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这些年你搭我发动机、我借你平台已经是家常便饭。
德系双雄这一出,反倒显得格外吸睛。
毕竟平时互黑互怼惯了,现在真刀实枪站在一条战壕里,谁能不琢磨“是不是还要更炫一点?”
当然,谁也明白,这种合作能走到多远,还得看市场脸色。
要是电动风向突然又劲吹、大家都开始重金砸新能源,合作模式又得翻篇。
说句心里话,奔驰宝马要是真的能把发动机共享、动力总成结合做到极致,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大于坏事。
首先,技术沉淀更深,共享资源、减少重复研发,多点创新空间。
其次,产能利用高了,成本压低,福利直接砸到买车的环节。
再来,市场选择更丰富,毕竟能用宝马发动机的奔驰,也算是种另类“黑科技”。
想象一下,隔壁老王开着奔驰,结果里头的机头是宝马牌子,典型段子都能写几篇。
当然,合作也有可能带来的隐忧。
比如品牌调性是否被稀释,粉丝情怀咋安抚,技术安全是不是能彻底保障。
这些问号都得时间去解答。
目前看来,双方都打定主意,把面子暂时拉下,优先把生意做起来。
能在激烈的市场变局里活得更久,才是真理。
等到2027这批混血奔驰真的开出来,估计又有一批车友要聚会切磋,奔驰宝马到底谁调教得更纯正。
而车企的后续“跨界合作”之路,估计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行业在变、技术在变、消费习惯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谁有能力适应变化,谁才能笑到最后。
咱们要说警醒,莫过于别太迷信一成不变的品牌独立。
这时代变得比发动机升降还快。
说今天奔驰是宝马发动机,可能明天又轮到奥迪用别家电控。
企业之间,既拼技术也斗智慧,更得会玩生意和格局。
消费者呢?
还是多留心市场动向、产品质量,别太迷信logo,更别轻易站队。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聊聊:
如果你下次去买奔驰,知道发动机是宝马“直供”,你的心情是:忽略不计,还是“完了,这车唤不回那份纯粹”?
说说你的想法呗,咱一起吐槽或点赞。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