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新车登场,岚图推用户参与决策,技术与服务成亮点

麻辣火锅在成都已经不稀奇,但在八月的成都车展,每当一款新车发布,空气里的火药味和麻辣味仿佛来了一场世纪对决——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不想做路人甲。新能源车市卷到飞起,传统老将们苦练转身,全新势力卖力表演,合资、国产、新老混战,场景感活像一出群英荟萃。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比的东西越来越让人心累?堆参数、比价格、拼发布会气氛,最后谁真的把用户当回事了?就在这种热闹且迷茫的大局里,岚图给出了一套有些“另类”的解法。它们喊出的那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真有那么酷吗?到底是品牌营销的新说辞,还是认认真真搞创新、走心服务?一时间,圈里圈外都盯着这个新晋选手,大家都想知道,长跑选手岚图,有没有自己的胜算之钥。

成都车展新车登场,岚图推用户参与决策,技术与服务成亮点-有驾

别急着下结论,咱得先瞅瞅岚图到底玩了哪些“新花样”。说到技术内卷,这两年新能源圈子搞得鸡飞狗跳,大屏幕越铺越大,马力参数越标越溜,配置一大堆,光听名字都让人眼花缭乱。朋友圈、汽车群里,讨论车都跟背高考知识点似的:续航多少、充电多久、百公里加速几秒,仿佛数据就决定了一切。可真买车、用车的朋友心里的小九九有几个是为参数本身买单?你充得再快,高速排队还不是归零?续航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体验才是王道。所以,一堆品牌还在PK纸上数据的时候,岚图偏偏跳出来说“我们不做参数堆砌,我们追求场景里的最优解”。有人可能要吐槽这只是官话,但你还真别说,这背后还真有点技术含量。

2026款梦想家把800V混动系统、智能后轮转向、全车AI零重力按摩座椅等玩意凑到一起,不是搞技术秀,而是真的为了服务“用车场景”。你说大部分家庭和商务人群,平时短途纯电代步、偶尔远途出游,这纯电续航350公里、加油即走的混动模式,谁用谁知道。一年到头发动机都懒得理,关键时刻还站得出来。充电12分钟补400公里,开MPV也能告别续航焦虑,哪怕拖家带口去郊区,也安心。卢放一句话,道破玄机——“参数再高,体验不到不如没用。”你说要啥“完全不需要发动机”?咱这不就成了解决烦恼的“灵魂续命”方案吗?

但技术的牌谁都可以打,重点还是人。这里头的“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可不是一句摆设。你看别家的产品经理、研发大佬们,习惯了自说自话,市场、用户、销售完全断链。新品一出,宣传高大上,等到实际体验,用户吐槽排山倒海。可岚图这几年玩得就是扁平化——销售线、用户社群和研发端一起上桌,讨论从“要不要做”到“怎么做”,全链路拉直。配色让用户票选,功能让用户提需求,连体验测试环节都拉你去实测。用邵明峰的话讲,就是研发听销售,销售听用户,谁“近水楼台”谁说了算。有人会担心这样会不会“啥都往里加”?其实人家更讲究筛选反馈、兼顾平衡。这几年追光L、梦想家新色系,听说都是用户“吐槽大会”的产物,造车讲究真心实意,不怕挑剔就怕你不说话。

成都车展新车登场,岚图推用户参与决策,技术与服务成亮点-有驾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你说现在的汽车产业,什么最稀缺?也许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同理心和勇气。尤其是越卷越厉害的时候,肯为“听得见炮声的人”留门缝的品牌,往往比只会看报表的大厂来得生猛。那些表面花哨、实则“闭门造车”的团队,一次两次还能蒙混过去,时间长了就露陷。反观岚图,真敢把意见权交给销售端、交给社群用户,说白了也是对自家体系有信心才敢干这事。毕竟你不信一线,等于自己抛弃“市场神经末梢”。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未必事事如意。想让用户定义决策,真得下不少苦功夫。要不怎么说“中国品牌崛起”是一场功课?岚图这套机制虽然还不是百分百无懈可击,但趋势出来了。闭环沟通,跨部门协作,错了能改,好的就推,不用死守老皇历。产品定义从空中楼阁走到落地实操,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是朝前蹚了一步。说句老实话,现在的用户精明着呢,哪点糊弄得过去?还不是“唯坦诚者得江山”。

聊完技术与用户,还有一张牌不得不提——合作和独立。你会发现,市场正热的那些品牌,总绕不开“生态圈”。要不和华为站队,要不自研为尊,谁都想掌控核心权益。岚图这波站得还挺妙:既用华为的操作系统与智能驾驶方案,也自己研发另一套体系。梦想家就有“华为版”“自研版”双线并行,谁家喜欢哪个用哪个。这不像有的品牌只给你一个选择,认不认都得往下咽。岚图很清楚,真正的用户,不是等着被“教育”,而是要有挑选权,你提供多元服务,他愿意为信赖买单。

成都车展新车登场,岚图推用户参与决策,技术与服务成亮点-有驾

话说到这,其实就戳中了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死穴——短视与浮躁。当全世界都在比低价、比参数、拼流量时,有多少人愿意“慢一点”,把长期主义刻进骨子里?高端不只是卖得贵,拼的还是品牌底蕴、服务体系、用户信任。邵明峰的说法挺打动人:服务和售后,是品牌的深层护城河。打鸡血式地抢用户,只管短期销量,品牌资产迟早会暴雷。可你要真能留住用户信任、沉淀社群共鸣,哪怕目前还没有爆表的数据,未来多半不会差到哪儿去。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内心都冒出个问号:“岚图这套路数是认真的,还是营销噱头”?我琢磨,车圈已经不像前几年大家都看热闹,聪明用户太多,只要装模作样立刻穿帮。技术创新、用心服务、开放态度,三管齐下,最后还得用销量和口碑说话。这就像耐力赛跑,胜负成败不靠一时一地,而是日积月累、踏实行路。岚图上市时间还不久,份额也不一定秒杀头部选手,但它确实稳扎稳打、时间给了它机会。

但别忘了,这行业每天都变,一波热点炒完接一波,昨夜头牌明天也可能无声。岚图如果真要站稳,还得持续走“长期主义”的窄路。让一线声音决定策略,需要价值观的对齐、耐心的修炼。做服务闭环、维系品牌温度,比“狂撒参数”还难上十倍百倍。你愿意专注技术、相信用户,将便利交给普罗大众,才有希望收获品牌红利。咱们围观车展,看新品登场,其实比的是哪家能赢得人心。岚图的答案是“听得见炮声的人才有话语权”,听上去挺燃,落地起来也真不容易。

成都车展新车登场,岚图推用户参与决策,技术与服务成亮点-有驾

写到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许多其他行业的周期共振。无论汽车、手机,还是餐饮业、金融圈,只要敢于下沉一线、以人为本,谁都能偶遇属于自己的沸点时期。但一味追求短期爆量,迷信参数、叠加配置那点套路,早就成了明日黄花。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谁还能用“新瓶装旧酒”那一套骗买单?耐得住冷清,稳得住节奏,才有真升级。岚图现在还在“爬坡”阶段,硬要说辉煌还有点早,但稳步前进的底气、不断试错的魄力,却比短跑冲刺的躁动更耐打。等到下一个产业风口切换,也许又是一轮属于它们的机会。

说到底,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拼参数、内卷噱头的“跑马圈地”进入了真正拼内功的阶段。岚图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回答“长期主义”这个看似老生常谈却最难实现的问题。坚持正确的事,不选走捷径,有耐心听见最真实的声音,这不仅是一家车企的成长哲学,也许更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至于岚图的选择,究竟会不会成为行业标杆,你怎么看?有啥想和大家唠的,说说你的“用车决定权”是不是也想被尊重?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