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了,电车续航的尽头不是技术,是心理学

崔东树老师又发文了,说9月份纯电续航600公里以上的车多了。

我一看,坏了菜了,车企这是不装了,摊牌了,续航大战已经进入到“大爆炸”前的最后阶段了。

讲真,现在的新能源车发布会,你要是不提一嘴自家续航上了600公里,你都不好意思上台。就像你去参加武林大会,人家各个手持屠龙刀倚天剑,你揣着把水果刀,你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吗?你会被当场扔出去的。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升级,这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

你以为600公里续航是什么?是科技的进步?是工程师的胜利?别天真了。这本质上是一场军备竞赛,而且是那种只造“奇观”不造兵的文明6式竞赛。车企现在的心态就是,我不管你用户冬天敢不敢开暖气,我不管你高速上是不是只能当乌龟,但我这个PPT上,这个宣传单上,必须印着“600+”、“700+”,越大越好,最好直接印个“∞”。

这玩意儿就像男人的身高,一米七九和一米八就是两个物种。600公里就是那个一米八的坎,迈过去了,你就是仙,迈不过去,你就是凡人,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我悟了,电车续航的尽头不是技术,是心理学-有驾

所以,崔老师说的平均续航达到528公里,这个数字听着挺6的,实际上是一块压缩毛巾,一沾到现实的冷水,一碰到冬天的严寒,立马缩水给你看。CLTC续航,我看是“Credit Loan To Car”,你跟银行贷款买车,车用续航贷款让你上班,指不定哪天就把你扔在上班的路上,让你体验一把现代社会的孤立无援。

我作为一个开过早期电车的中年人,对续航这事儿是有PTSD的。那个电量百分比,根本不是个数字,那是悬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催命的倒计时。开个空调,感觉像是在烧钱;上个高速,心率比车速还快。那不是开车,那是在玩一场资源管理类的末日生存游戏。

所以现在车企把续航标到600、700公里,我懂了,他们悟了。他们不是在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他们是在用一个更大的数字,来覆盖你真实的焦虑。这叫什么?这叫“大力出奇迹”,一种简单粗暴的物理超度。

这本质上不是续航竞赛,而是“巨型充电宝”的军备竞赛。卷的不是电池技术,而是谁家的随身充电宝更大更重,谁能给消费者一种“我能绕着五环跑十圈”的虚假安全感。

所以,600公里续航是必要的,是把消费者从及格线拉到安全线的关键一步,是车企们在这场掀桌子式竞争中活下去的门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再看看插混和增程,一个平均纯电续航137公里,一个205公里。诶,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彻底掀桌子,把加油站彻底埋葬之前,大家还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纯电是飞升成仙,但万一渡劫失败了呢?增程和插混就是那个保命丹,是那个任意门,是你心态崩了之后还能找到的“后悔药”。

我悟了,电车续航的尽头不是技术,是心理学-有驾

万一在荒郊野岭找不到充电桩,你还能像个旧时代的王者一样,优雅地开进加油站,对老板喊一嗓子:“95加满!”那种感觉,就问你怕不怕?那是来自燃油时代的王之蔑视。

同行还在苦哈哈地修仙,卷电池能量密度的时候,李想老师直接把加油站这个“上古法宝”又请回了牌桌。这是什么?这是降维打击。当你的对手还在跟你拼刀的时候,你掏出了一把AK47,虽然有点不讲武德,但真的好用。

好用,就是好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想得太腹黑了。可能他们真的很单纯,就是想把技术做好。但市场不答应啊,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你不疯,就得死。你看看现在,连商用车重卡都开始搞增程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简直是把规则玩出花了。

但讲实话,只要那个百分比还在,焦虑就永远在。给你标个2000公里续航,你掉到1980的时候照样心慌。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不安全感。

说到这,我想起我楼下那个大爷,他的老头乐没续航显示,他说只要感觉电门踩着不得劲了就该回家了。你看,人类最原始的感知有时候比数字更可靠。哦对了,他昨天还问我油车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简直是疯了!把同行往死里逼,真的,往死里逼。

所以你看,最终决定电车未来的,可能不是什么三电技术,不是什么智能驾驶。是什么?是心理学。是谁能把用户的安全感拿捏得最死,谁就能赢。技术?技术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甚至是一种表演道具。

不服?不服你也去标个800公里试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