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权限,安世中国发文硬杠,拒绝荷兰总部指令,欧洲车企急红了
这次看着荷兰上演抢戏码,中美之间的经贸较量又到了新阶段。 比利时布鲁塞尔那边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突然搞出一个紧急警告,说未来一个月要减产80万辆成品车、直接经济损失有120亿美元,大家都开始慌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荷兰不管形象直接下场,对我方企业玩“强取豪夺”。 先是闻泰科技在官网挂公告,把自己最近遇上的麻烦全说出来:跨国监管压力、旗下核心企业安世半导体资金被冻结,一系列突发状况接连爆发。 背后捣乱的,不只是外部势力,还有安世内部的荷兰籍高管暗中递刀子。
时间点很扎眼——当地时间9月30日,安世半导体某位荷兰高管跑去法院举报自家企业,要查一查是不是把半导体技术偷偷转给母公司闻泰科技,“涉嫌窃密”,理由听着挺吓人。 还没等回应呢,那边荷兰政府就借机跳出来,以产业链安全为由,把股权强行收走。
最离谱的是,当地法院也不给机会解释,只听信所谓“内鬼”的话,将这个被我方控股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公司,用托管名义直接归到自己手里,这操作简直明抢一点遮掩都没有。法律程序?懒得做,全程就是赤裸裸动手。
这种打法换作平时以荷兰自己的底气和实力,还真不敢跟我们硬碰。但现在他们仗着与美国关系深厚,在半导体领域合作密集,自然底气足了一些。比如,美东时间同一天,美国出台出口管制细则,一大批我方持股超过50%的企业被拉进黑名单。不到24小时后,荷兰立刻照办,这配合度也是够默契,看样子就是来当打手用的。
站在我们角度,也没啥好客气,该回击就回击。这种关键时刻谁怕谁,我们干脆把整个事件搅起来,让对面体验一下什么叫隔山打牛。具体怎么做?咱们直接把安世中国厂区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没有我们的允许任何产品设备原料软件统统不能往外送货。这可不是小动作,因为安世公司的产能有七成是在国内工厂完成,这么一封锁,对方拿到手里的只剩个空壳,再厉害也没法交付订单了。
从结果来看,这招确实狠准快。一旦产能卡住,不仅营收受影响,更重要的是那些一直靠该公司芯片维持生产线运转的欧洲车企马上陷入无米之炊状态。不夸张讲,有随时停产风险,现在大家才发现问题远超想象中的严重性。所以这一波反制下来,本来只是一根筋死磕,现在变成两头堵:前面是咱们拳拳到肉施压,后面还有一堆欧洲同行联起队伍围攻他们要求放货解困局。
同时,在10月19日这天,中国区运营团队又甩出声明书正面对刚总部。他们一句废话没有开门见山指出:“安世本质上是中国企业,你们(指总公司)别妄想单独行动。”不仅如此,还亮明态度拒绝承认那个新派来的高层领导位置,说白了就是不给脸。“你没资格撤换我的人事安排”,话说得够透彻,也算正式摊牌让对面的算盘落空一次。
当然,看似针锋相对,其实背后的主战场还是绕不开中美博弈。如果仔细看看整件事情,无论表面怎样都是美国在幕后操纵棋盘,而解决掉“小角色”其实治标不治本,只要美国继续控制规则制定权,每次类似冲突都会卷土重来,新一轮利益争端难免再次发生。不过现实里这些道理没人会主动提,但圈内心知肚明:只有搬掉最大障碍才能真正松口气,否则只能不断应付各路挑战者冒头闹事罢了。
再看欧洲那边,各家车企此刻已经坐不住,到处催促解决方案,希望赶紧恢复供应链正常运行。据业内流传,他们担心的不光是短期损失,更怕长期市场份额被蚕食,所以才会火速发布警告试图逼迫相关方面松绑。而事实上,就目前形势来说,如果没有国内生产环节支撑,再多海外资本注入都救不了局面,“空壳子”模式根本无法保障实际需求——这点不少老粉丝早就琢磨明白,可惜有些决策者直到吃亏才相信教训是真的疼啊!
而且每一步看下来,都觉得局势越来越像拆盲盒一样刺激。本以为抢完就赢结果反倒陷进泥潭,多条战线一起崩溃。从法律流程到商业谈判再到产业协同,没有哪个环节省心,大伙儿只能临阵磨枪拼运气。有读者问这么折腾值吗?其实很多时候并非选项太多,而是身处漩涡不得不拼到底,人情冷暖全写脸上,比比赛还精彩复杂几倍吧?
眼下双方僵持状态持续升级,各路消息满天飞,有的人期待下一步剧烈反弹,也有人准备低调观望保守策略。但只要涉及核心利益分配,无论哪种风向变化,都少不了各种摩擦碰撞。毕竟全球化时代谁也逃不过牵连效应,一家公司遭殃可能带动上下游数十家甚至百余家机构重新洗牌,又是一轮腥风血雨开启序幕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