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近被黑得挺狠。
热搜一波接一波,从“高速失速”到“刹车失灵”,再到“座椅存致癌风险”,话题一个比一个吓人。但有意思的是,这些爆料来得突然,退得也快,论据经不起推敲,评论区却整齐划一地刷着负面情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用户吐槽,而是有组织的网络攻击。更关键的是,李想直接放话:“我们知道是谁在背后操控,但他们藏得很深。”
这话一出,炸了锅。
作为常年跑一线、试过几十款车的老司机,我第一时间翻遍了所有所谓“实锤”——结果呢?所谓的“失速”视频,根本没关空调、没开节能模式,驾驶习惯极差;而“致癌座椅”更是把欧盟未通过的检测标准,硬套在中国合规产品上搞混淆。这些操作,专业车评人一眼就能识破。可它们偏偏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背后若无人操盘,鬼都不信。
黑公关的套路:情绪先行,逻辑靠边
这次围攻理想的手法,堪称教科书级黑公关。第一步,制造“致命缺陷”标签。比如抓住“高速失速”不放,可实际情况是,理想ONE在馈电状态下,为保护电池,系统会限制动力输出——这是三电系统的安全逻辑,不是故障。任何增程式或混动车型,在电量极低时性能下降,都是正常设计。比亚迪、问界也有类似逻辑,但没人拿这个做文章。
第二步,断章取义。有视频显示理想L7“刹车软”,可发布者刻意不提当时车辆处于“舒适模式”,且路面湿滑。我亲自试驾过L7,在运动模式下百公里刹停距离不到37米,完全达到豪华SUV水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调校偏舒适,是为了照顾家庭用户,不是缺陷。
第三步,制造恐慌。说座椅泡沫含致癌物?可理想立刻公布检测报告:符合GB/T 18883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甚至优于部分豪华品牌。黑子把“未通过某欧盟提案”说成“不符合安全标准”,纯属偷换概念。
这些手法,我见得太多了。当年特斯拉被黑“刹车门”,后来证明是驾驶误操作;蔚来被传“电池起火率高”,实则数据远低于燃油车。新能源车越成功,越容易成为靶子。
李想为何不直接曝光对手?
李想说“知道是谁”,却没点名。很多人不解:既然掌握证据,为什么不掀桌子?
因为掀了也没用,反而拉低自己。
你想,理想现在月销超3万辆,主力是L系列,用户画像清晰:中产家庭、重视空间、智能、安全。他们的对手,表面是问界、蔚来,实则是传统豪华品牌BBA。李想要打的是消费升级的仗,不是和同行互撕。
一旦公开对骂,舆论就从“产品对比”滑向“企业互黑”,最终受伤的是整个行业信任度。消费者看到的不是技术优劣,而是“这帮车企都一样脏”。这正是黑手希望看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更深层看,理想走的是“精准定义+极致体验”路线。比如L9的“魔毯空气悬架”,能预判路面起伏;L6的“四屏交互”,让全家人都能操作。这些创新,靠的是大量用户数据反馈和正向研发。而黑公关的目的,就是让你怀疑“这车到底靠不靠谱”,从而放弃尝试。
用户真实体验:家庭场景下的“真香”逻辑
我在北京试驾L8时,遇到一对夫妻。男主人是程序员,女主人全职带俩娃。他们原本看汉兰达,但试驾L8后当场下定。
为什么?
第一,续航焦虑归零。他们常跑河北老家,单程200公里。纯电车不敢上高速,理想“加油即走”,比燃油车还方便。我算过账:北京电价0.5元/度,L8馈电油耗7.5L/100km,综合成本每公里不到0.4元,比汉兰达低一半。
第二,空间利用率碾压。L8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不是噱头。副驾屏看剧、后排小桌板吃饭、后备箱能塞下婴儿车+露营装备。我测量过,第二排腿部空间超900mm,第三排也不憋屈。这才是“家庭SUV”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三,智能化不玩虚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在北京五环实测成功率超90%。变道果断,匝道识别准。不像某些品牌,宣传L2,实则车道保持抖如帕金森。
他们说:“我们不关心谁黑理想,我们只关心这车能不能让老婆孩子舒服到家。”
这话,扎心又真实。
竞品对比:理想、问界、蔚来,谁更懂家庭用户?
我们拉三款典型车型:理想L7、问界M7、蔚来ES6,看看差异。
维度 理想L7 问界M7 蔚来ES6
动力形式 增程式 增程式 纯电
CLTC续航 1315km 1300km 625km
零百加速 5.3s 4.8s 4.5s
智能座舱 双高通8155 鸿蒙座舱 高通8155+自研系统
辅助驾驶 AD Max(激光雷达) 华为ADS 2.0 NOP+(高速领航)
论补能便利性,理想和问界天生占优。尤其北方用户,冬天开纯电车,续航打七折,充电排队两小时,体验极差。而增程车,加油五分钟,满血复活。
论智能化,问界鸿蒙生态确实流畅,手机车机无缝流转。但理想更懂家庭交互——比如“皇后副驾”一键放倒、儿童模式自动调温,这些细节,是靠百万用户数据喂出来的。
蔚来强在服务和换电,但ES6定位偏个人驾驶乐趣,第三排是选装,空间不如L7实用。且换电站覆盖仍有限,跨省出行不如加油自由。
所以,理想赢在“精准洞察”:家庭用户要的不是飙车,而是省心、舒适、安全。
行业前景:黑公关挡不住技术向善
有人问:这种黑战会不会毁了新势力?
我倒觉得,恰恰相反,它在倒逼行业成熟。
过去几年,新势力靠营销出圈,但用户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听“重新定义”“颠覆传统”这类口号,而是问:“冬天能不能开?”“修车贵不贵?”“系统卡不卡?”
理想能月销3万,不是靠吹,是靠产品力撑住口碑。L6定价24.98万起,直接打穿豪华SUV门槛,用BBA的配置卖合资的价格,这不是价格战,是效率战。
而黑公关的存在,也提醒我们:信息战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消费者必须学会甄别——是真问题,还是情绪操控?
我建议大家:看车别只刷短视频。去试驾,去问车主,去查中保研碰撞报告、看懂“风阻系数”对续航的影响。你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被割的可能。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
如果你是家庭用户,你会选续航无忧的增程车,还是坚持纯电路线?为什么?
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上次我试驾L9,后排小朋友睡着了,我调低空调、关闭副驾屏、轻声切换歌曲——这些操作,系统居然自动学习了。下次上车,它自己就静音了。这,才是智能该有的样子。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