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快来看这事儿!比亚迪悄悄地把几款插混车的纯电续航拉到了245公里,比如秦L、秦PLUS、汉DM-i,这几个都在这个水平上,连方程豹豹5都从210公里开始涨价,关键是价格啥都没动!一出来消息,老车主就炸锅了,网上骂声一片,直说“这不是明摆着割韭菜嘛!”一边是车企技术不断提升的硬实力,一边是老车主觉得吃亏委屈,这事儿到底谁对谁错?比亚迪还真是在坑老车主吗?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
先来聊聊让老车主心里暗暗破防的“续航大跳跃”。2025年10月的这一波升级,比亚迪可真是厉害了——光拿汉DM-i来说,之前纯电续航才125公里,现在直接翻了一倍到245公里,整体续航也飙升到1560公里,简直像开车从北京跑到上海都不用担心没电!宋L DM-i更狠,直接砍掉了入门款的短续航版本,只剩下130公里和200公里两个版本了,明显跟“短续航插混”说“拜拜”。更戳心的是,这次提升不光靠大幅度增电池,汉DM-i还配备了第五代DM技术和动力域控7合1系统,亏电状态下油耗反而降到3.44升每百公里,比不少小型燃油车还省油呢。说实话,技术不断进步本身是好事,可偏偏让老车主觉得心里堵得慌,这是为啥呀?
得,咱们得说说老车主那“委屈账”的事儿。在2023年前,买插混车的人都知道,那会儿能跑55到120公里续航就算是“牛逼”了,大家都看中油耗低,短途用电,长途就烧油,心里还挺满足。有车一两年后,续航刹那间就从55公里飙到245公里,差别大得让人心里难受!有老车主吐槽:“以前开55公里版本,一周得充三四次电,小区里又没有快充桩,充一次电得等好大半天,折腾得比开燃油车还累!现在新车跑245公里,一周只充一次,差别真大啊,这谁能忍得了?” 更让他们烦的,是换车的钱问题——牌照费、购置税、二手车贬值,算下来亏得要死,要换新车没那么划算,但不换又心里难受,觉得吃亏不少。
在网上的骂声里,老车主们的呼声挺集中。有人“峻谷悠然赏瀑布”直言:‘我强烈要求比亚迪把55公里的纯电续航免费升级到200公里’,这条评论下面回应挺热烈,超20个都在附和。另外,还有网友“萧鸣 869”稍微退步点:“能不能为老客户提供点有偿升级,比如唐112公里提升到200公里以上续航”,虽然语气温和点,但诉求也挺明白的。还有人发现新问题:“续航提升了,似乎就没智驾了?”显然,老车主们不光心疼续航差异大,还担心为了续航加长,自己心爱的配置都给砍了,担心车的整体配置会受影响。
说句实在话,比亚迪这次的升级,真让人觉得是在“割韭菜”么?其实背后全都是市场压力逼出来的无奈。到了2024年,像智己 LS6、零跑 D19这些竞争对手,直接把增程车的续航搞到400到500公里,几乎跟纯电车体验差不了多少,比亚迪要是不赶紧跟上,市场份额早就被抢走了。而且,从技术角度讲,比亚迪也是刚攒够底气——这次续航升级,一边是把电池容量从15度增加到20度,另一边还借助刀片电池和DM-i平台压低成本,要是早两年,根本没法做到不涨价还能升级。业内人士也说:“比亚迪这个步子走得不算早,倒算得刚刚好,要再慢点,插混市场的领头羊位置就悬了。”
更重要的是,事情可不光是比亚迪一个人在折腾,整个行业都在冲刺“长续航”。政策上早就定了调,新能源积分对油耗的要求越來越严,长续航不再是花哨的推销噱头,而是必须达标的硬指标。业界预估,到了2025年底,200公里续航可能变成插混车的最基本门槛,丰田、本田这些合资品牌要是追不上,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都难。再到2026年,续航还可能搞分级定价:200公里是入门级别,300公里算中高端,500公里专属增程式车型。说到底,就算比亚迪不玩升级游戏,别的车企也会逼着它“跟进”。这已成了行业大势,谁也挡不住。
其实这一幕跟十年前的手机市场挺像的。当时手机屏幕从2.4寸逐渐变成全面屏,从2G升级到5G,每一次技术更新,都让提前买的人觉得自己被甩在了后面。其实消费者并不反感技术的进步,反倒是讨厌“你升级了,我却没得选”。要是比亚迪能给老车主一些补偿,比如免费升级车载系统、送些充电优惠券,或者真正开放有偿续航升级的渠道,老车主的怨气肯定能少不少。毕竟,大家心头难受的不是新车变得更厉害,而是自己的旧车突然就像变成了“过时货”,感觉一夜之间被抛在了时代的后面。
再看其他车企的应对措施,咱们就能看出比亚迪的不足在哪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早就转移了注意力,避开了续航内卷的战场,反倒专注于智能座舱、激光雷达和换电站的布局,用差异化的竞争来减少老用户的失落感。而比亚迪还是靠电池和电控的优势硬拼续航,虽然保证了性价比,但对老车主的情绪价值却没太在意。可这也让比亚迪有些担心:电池装得越多,车身重量肯定增加,虽然现在显示油耗降低,但实际开起来会不会更费油?这还得等车主们的真实体验来验证。
网友们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一些支持比亚迪的说:“技术升级就是这么回事儿,早买早享受,晚买就有折扣,总不能让车企一直不变,等着被淘汰吧。” 而站在老车主那边的人则反驳:“我不反对升级,但车企得有点担当啊,不能只顾自己,不管老客户的感受,稍微赔点啥不是难事。” 还有一些比较中立、看得比较透彻的网友则认为:“吉利、长安这些竞争对手肯定在盯着呢,说不定下一步会推出更大电池容量或更厉害的自动驾驶,反击得很快。比亚迪要是应对不好老车主的问题,反倒会让别人趁机抓住机会。”
说到底,比亚迪这次升了续航,既算是主动出击,也有点被逼无奈的味儿,但老车主心里的委屈确实是真的。咱们也得明白个现实:在科技圈里,“买了就落后”几乎成了常态,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技术换代的速度永远不会慢下来。车企能做的,就是尽量照顾好新老客户的利益,比如搞点老车主换购补贴呀、提供一些有偿的升级服务啥的,而不是让老车主一人扛着技术更新带来的成本。
最后跟老车主讲句心里话:生气归生气,可别太较真,毕竟当初买车是为了满足当时的需求。准备买车的朋友们也得认真琢磨,现在的245公里续航,说不定明年就变成入门标准了。与其等待所谓的“完美车型”,还不如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次事儿也是个提醒:硬核的技术能力固然重要,可用户的情感价值也不能忽视,否则即使在市场上占了优势,也可能失去人心。说到底,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那些能跟上技术脚步又懂用户感受的企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