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2025款上市,售价下探,配置续航齐提升

吉利星愿2025款上市那天,汽车圈不算太平。原因嘛,想想现在大家对纯电小车的胃口,那是又挑又精,一个不小心,品牌就容易被批“便宜没好货”。结果吉利这次来了招“真香定律”,直接把限时售价拉到6.58万元起,最高也不超过10万元,让不少想买车的年轻人眼睛一亮。这不是简单地降价,而是一手配齐了关键配置,直接掰开了“低价=低端”的旧账。

新星愿一共出了六个版本,瞄准的就是不同需求的市井百姓和初入社会的小年轻。横看竖看,要的就是实打实的用车体验。比如那个410公里续航的阵营,几年之前,十来万买个纯电车,能开个三百来公里就算谢天谢地了。现在星愿的自由版和探索版,不仅跑得更远,玩的花样也是一个接一个。

自由版主打一个实用,16英寸轮毂,这车身比例看着舒服了不少。360度全景影像、主驾驶无钥匙进入、电动尾门、内置行车记录仪,都是日常开车省心的硬菜。侧翻预警系统也加进来,安全这事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开出去就跟多加了一层保险,心里踏实。

探索版更像是个“升级buff”。除了前面的那些功能,还多了侧安全气帘,防护水平直接拉满。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堵车跑高速都比以前顺畅。有没有过体验?大早上班的高架桥上,自动跟车,连油门刹车都懒得管。车道偏离、主动刹车一起上,科技和安全按套卖。再来50瓦无线充电、自动远近光灯、六扬声器音响,谁说小车不能有大排场?

吉利星愿2025款上市,售价下探,配置续航齐提升-有驾

这次最大的惊喜是新出了个410公里的自在版,跟310公里梦想版卖同一价,但续航直接多了一百公里。这可不是小钱,而是扎扎实实的用车体验。虽然去掉了360度影像和定速巡航这种功能,可续航有了长足进步,预算有限但日常通勤频率高的,选这个最合适。

入门的青春版,配置也没落下。16英寸轮毂、防侧翻、无钥匙进入都安排上,比起老款那个“乞丐版”,性价比肉眼可见地提升,这种升级让刚工作的小白领也买得不心疼。

有些人肯定要细究:便宜车是不是就靠省配置、压成本?这回还真有点小题大做了。吉利明显动了脑筋,抓住了纯电家庭对续航、对智能和安全的真实诉求。你低头想想,城里堵得要死,除了“好看能跑”之外,你开着一个安全系数低、啥都缺的车上路,自己都心虚。星愿这回的定位就是:不光让你掏的钱少,还让你用车少操心。

现在纯电小车不稀罕,稀罕的是有几个能在同价位把配置配足,把安全堆稳,还能让你开个四五百公里不虚电量?有些品牌要不是减配缩水,要不就把入门款当噱头、实用型要加差价。吉利这回不跟你玩虚的,大家都明牌上桌。

很多车主担心纯电跑远路掉链子,家里又没法装充电桩,结果买了车平时都是地铁接驳。星愿410公里续航,市内上下班一周一充妥妥的。哪怕偶尔跑个城乡短途,心里也没啥压力,比那些实测一两百就趴窝的强多了。再说现在各大城市的公用充电桩越来越多,只要不是专门往荒郊野外跑,日常通勤用这个续航明显够用了。

功能上走得也是“傻瓜级”路线。不用研究说明书,进门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出、智能影像、自动充电,一套操作一气呵成,适合小白上手,也适合老人家代步。还有内置行车记录仪、自动尾门,实用性比传统低端电动小车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吉利星愿2025款上市,售价下探,配置续航齐提升-有驾

至于安全上,这次完全对标高一级别的车。防侧翻系统,关键时刻能保你不落马。侧安全气帘、主动刹车出来后,副驾驶和后排乘客的安全等级也跟着提升,开车出门家人放心。这两年新手、老人开电动车发生交通意外的新闻不少,主流纯电品牌隐着风险不肯下放配置,吉利偏偏反其道而行,让实用安全成为标配,这才叫看得见摸得着的诚意。

再说智能化配置,50瓦无线充电,手机“甩”进去不用唠叨线了。自适应巡航,高速、国道一脚油门踹到底也不怕累,自动跟随、保持车距有助于缓解开车疲劳。六扬声器音效,虽说不能跟高档车比交响乐,但青春版、梦想版也不至于用那种“破喇叭”对付消费者。看得出来吉利对这个定位的用户做了功课,是真知道年轻人和家用市场都追求点儿啥的。

说到底,这种差异化的产品架构就是给不同层级的群体各找落点。有的年轻人兜里预算紧张,310公里青春版加点装备,买得起用得爽;有的中意长续航,但生活没那么“仪式感”,自在版直接给你多一百公里电,不用纠结考虑加钱或者升级别。配置能选、价格能控,全都明碼标价,不吊胃口,也少了市面常见的那些所谓“隐藏包”套路。

吉利星愿2025款上市,售价下探,配置续航齐提升-有驾

有个细节值得回味――吉利这回没费力气去“定义”自家设计多美学多领先,广告主打的不是外观潮流,而是典型中国式实用和稳定。车身还走圆润路线,看着没什么稜角,但反而让人记住。这类外观,爸爸妈妈一看乐意,媳妇也不会嫌丑,实用主义和百搭风做得滴水不漏。

如果把现在入门的纯电市场当成菜市场,大多数消费者就像来选白菜。你洗干净送上门,价格两清,质量过硬,很快就能被大众认可。相反,花里胡哨一堆菜叶,噱头满天飞但一吃没滋味,顾客下一次可就不买账了。星愿就是直奔刚需,没那些花哨的东西,什么配置值什么钱,一清二楚。

再看目前国内纯电小车的竞争,说穿了就是一场价格、配置、续航和口碑的四方大混战。有品牌靠情怀,有品牌学着搞智能生态,有的干脆卷拼多多低价截流。但别忘了,最开始愿意掏自家积蓄或贷款买电动小车的,绝大多数都是刚需一族。他们不是看谁潮就跟风,也不是为了“玩科技”去冒险,他们更关注无忧出行和钱包厚度。这一波星愿升级,明显是认清了形势,拉低门槛,却没一味将就,更像是给老百姓多留了点余地,省得天天为油钱、维修烦恼。

吉利星愿这次的市场表现还要看后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实打实帮用户解决了关键痛点。以前很多买电动车的头疼安全差、配置低、续航短,这次都逐步解决。电动小车终究是工具属性大于情怀属性,适合的才是正道。

唠了这么多,回头看看,车市中“便宜没好货”的说法也许早就该进博物馆了。星愿用行动证明,有些车就算价格不高,也能把该有的功能全部装好,还能让你每天开得安心。扯那么多高大上的口号,一年也换不了几辆。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实用车,才是老百姓买单的凭据。

说白了,几万块能开上续航可观、配置不低、智能安全都有的电动小车,还要啥自行车?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