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财报季迎转折,价格战退潮后谁能笑到最后?

谁能想得到啊,每到财报季,那感觉就像是开盲盒一样,别说小散股民心跳加速,车圈的人恐怕心也吊得老高了。

这一轮中国车企半年业绩酒会,菜上齐了,嚼一口,你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舌头。

曾几何时,造车是高光行业,几百亿的赌局不是哪个老板都敢随便下注。

偏偏这两年各路新势力杀疯了,就像游戏打怪升级,全员练级抢装备,而且还胃口越来越大,非百亿不要。

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券商和车企公关每天都在比拼神经强度,今天你降5000,明天他送换电,买车变成了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可惜家底不厚的风险堆成了小山。

零跑、理想、小鹏,比亚迪、吉利、蔚来这些年的财报数据,每次一出,就能让人吃惊到合不拢嘴。

不过,现在这风向是不是有点变了?

说句心里话,虽然“反内卷”政策下来,朋友圈有人欢喜有人愁,这阵子总算不是一上来就是全行业削价拼命。

去年你如果在造车圈,估计天天都要在群里喊:“又降价了,快点跑单啊!”

然后看着上市公司亏得一批接一批,除了比亚迪能笑得出来,其余都跟在斗地主,底牌不行还要发牌。

我有个在车企研发的朋友,经常吐槽后端财务报表像开演唱会,亏损数字每次都能飙新高。

这还是没算上那些沉下去的二三线厂商,只要不是家族富裕担当,轻松把造车玩成自我消耗。

话说回来,这财报到底给我们展示了啥真相?

先说比亚迪,怎么玩都是头号玩家。

你要是认真扒一下第一季度利润,那真的有点扎眼:人家一季度干出的净利,比吉利一个上半年还多。

这做产业链、搞成本控制、规模效应,说出来你都觉得有点玄学,但人家就是能收益一路暴走,寸步不让。

你看市场消息,BYD的产品线是全覆盖,无论是豪华、家用还是玩新能源的线路,它都特有底气。

朋友圈有朋友调侃,说BYD那边发工资,搞不好都敢直接用销量排名做奖金计算公式。

然后今年零跑表现也很扎实,一扫前两年“边卖边赔”下滑的阴影。

查了财报,零跑其实还真把账做平了,不仅扭亏,还销量冲上了一线梯队。

这背后的故事有点意思,内部有员工跟我说,零跑的这轮产品升级,很大程度靠了供应链上的精细化管控。

也就是说,舍得慢下来打磨,每一步都是算准的。

说白了,谁家不想亏钱变赚钱?可大家都知道行业乱象,不早整治谁都难见天明。

现在政策下来了,官方甚至搞出了“反内卷”这四个大字,堪比剑指苍穹,强行把恶性竞争拍在沙滩上。

你要是再跟风价格战,那就是对自己出手,费力不讨好。

不买账你还不行,毕竟行业问号已经拉满。

但要想走出困境,靠政策远远不够——比的还是企业的内功和底气。

理想这边数据没有全部出,可光看第一季度预估,基本也算“有戏”。

中国车企财报季迎转折,价格战退潮后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理想这个品牌,总带着些许人气效应,每逢新品上市,关注度就冲得很高。

只不过以前大家观望;现在随着财报的透明,市场信心明显恢复不少。

不管有没有官方宣布,大家都在用脚投票,销量扯着业绩走。

数据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管理层有没有面子,投资人过年不过年。

吉利也是火力全开,只是和BYD一比,好像被酱油了。

很多人说,造车是富人游戏,家底不厚,随时可能被算计死——这话没毛病。

也有人开玩笑,说你要是今年还敢冲,千万别和BYD比速度,不然就是“自掘坟墓”了。

有段子说,造车如同打麻将,BYD总是能杠上杠,别人光是摸牌都来不及。

其实认真看行业里的变化,无非是三股势力角力:头部玩家掌握主动,中腰部紧跟风向,比谁敢拼、谁抗风险,底层厂商基本是碰运气。

每到财报季,行业裂痕也明显放大。

有些厂商依靠资金续命,没点创新很难再有突破。

但话说回来,整治行业乱象,是不是能彻底让市场变好?

作为市场观察者,总难免带点怀疑:价格战结束固然好,但是否意味着车企不用担心赔钱了呢?

想想过去两年,新能源领域火遍天,政策补贴、资本热钱涌动,大家都怪努力,可惜结果不堪回首。

做车,真是一场马拉松,赢的不止是速度,还有谁能跑到终点。

比亚迪之所以屹立不倒,和产业上下游生态、技术研发、决策果断密不可分。

只是别的企业如果光看“人家怎么成功”,而自己只拼价格,迟早要栽跟头。

有个业内朋友评价得很直白:十年前做手机拼价格,最后活下来的也就那么几个。

道理在车企一样。

今年财报一亮,小鹏和蔚来也难掩压力,虽说“造梦”很美好,盈利谁不想快,可等到供应链、产能端出状况,一切幻想都要接受现实。

想想那些年烧掉的真金白银,哪一家不是一天到晚算账,结果还不是亏得比情怀还高。

其实,从真正的技术层面入手,车企应学会“反内卷”不是简单不降价,而是多做点基础研发、长期布局。

说到底,车这玩意儿不是做快消,每次试错都要用亿万的风险作筹码。

行业调研显示,大家对“中国车企今年业绩有望回升”并无太多乐观,毕竟政策出台只能给行业按住节奏,企业自己脑袋不清醒终归玩不下去。

不过,乐观派还是有话要说,零跑的转亏为盈就证明,其实只要思路能转、钱能用好,车企“活路”总会有的。

但没人能保证明年是不是又要打回原形。

中国车企财报季迎转折,价格战退潮后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28号理想官方还没披露财报,大家都在等着看自动驾驶和新车型的数据到底有多能打。

朋友圈已经有人提前预测,又是一阵“评论区热浪”,小编估计要上班加班。

到了真正业绩揭晓时,可能还有反转,大家也认了,只要不是亏得太离谱。

其实,造车并不是你出个新款就能顺风顺水,有人说行业门槛还在提高。

财报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团队能否稳住阵脚,敢于创新,又少点花里胡哨的噱头。

现在一轮风暴过去,行业终于可以慢下来琢磨怎么规避风险,不再天天比拼谁降价多,谁客户多。

买车的人最清楚,今天你降价,明天别人再降,永远有比你便宜的,只是谁家能真的赚到钱就不一定了。

行业静下来,也许很快会有新局面,老大们守着航母航线,中小企业渐渐学会“少出声多做事”。

中国车企财报季迎转折,价格战退潮后谁能笑到最后?-有驾

政策的力量,只能帮一时,要想长远发展还是得靠真功夫。

不少业内分析师都说,价格战终结只是新游戏的开始,下一步看谁对市场理解到位,谁敢在高压线下找突破。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车企回归健康,才有可能享受到更优的产品和更靠谱的服务。

说来简单,其实路很难。

正如那句老话:“造车如走钢丝,谁敢松懈,就等着摔下来。”

所以,大家都在等28号理想财报出炉,看看新一轮“谁更赚”。

这一季中国车企半年度成绩最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是不是以后买车不用再担心一夜之间价格暴跌,品牌倒下?

谁能保证明天行业就会像今天这样平稳?

要是你也在关注这波财报变天,或者有点圈内消息,不妨聊一聊:你觉得今年谁能成为最大黑马?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