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这两天又炸了,兰博基尼搞了个“大新闻”,不带一丝犹豫地扔出Fenomeno这个新超跑,说是在八月圆石滩车展给大家瞅瞅真身,2500万人民币一台,全球就29台,听起来仿佛天外飞仙落凡尘,集万千光环于一身,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车到底凭啥敢卖这么贵,这操作到底是情怀一波流,还是割韭菜的高阶玩法?
光听名字Fenomeno,可能没几个路人能脱口而出个准确含义,听起来像是拉丁语里的“奇迹”或者“现象”,也挺对路子,你光是看这标签、这价格、这限量,就知道,这是专为“玩得起的人”定制的一场秀。
但咱不是花钱的主儿,看热闹那是必须要的,这兰博基尼又打啥算盘呢,是在技术层面冲刺突破,还是来个姿态拉满,让仰慕者们心里直痒痒?
先来点干货,别光被照片糊弄得晕头转向。
据说Fenomeno正脸就是两个大大的进气口,像是要把马路上的空气都吸干似的,灯组校准得那叫一个锐利,三角形造型不是一般豪车敢随便弄的。
侧面线条密密麻麻,你没点审美估计会直接被绕晕,车门后侧的小开口更是点睛之笔,透着一股“不服来战”的气势。
轮毂看着就带点“科幻战甲”的味道,但也挺张扬,刹车卡钳刷成大红,显得像是赛场的“咬牙切齿”。
车尾更夸张,Y型尾灯像极了科幻片里那种能一秒升空的飞船,排气管一股脑全堆中间,底下大扩散器像是直接怼到赛车场的标配。
内饰也是应景地用了黑黄撞色,方向盘中间红点,仿佛随时待命冲线,副驾一块屏幕能看挡位和速度,座椅都做成一体式赛车桶椅,开车和坐副驾的都得有点心理准备,舒适?想都别想,激情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外观和内饰,让人第一反应就是:炫酷是真的炫,但实用性嘛……别想太多。
要的就是那股“out of this world(不食人间烟火)”的排面。
但其实,真正让这台车站上风口浪尖的还得数它的动力系统。
6.5升的V12发动机,三台电机辅佐,总功率搞到1065匹。
这什么概念?
就是你还没反应过来,车已经飞出去老远了。
零百加速2.4秒,说快没谁不服,最高能飙350km/h,感觉都能送快递了。
当然,这车也不是纯汽油,搞了插电式混动的花活,但纯电模式下才跑20公里,电池区区7度电,说白了就是混动这部分,更多是“为环保政策讨个好听”的存在——你要真想拿它当上下班主力,那怕不是分分钟得哭出来。
有人说,2500万值不值,先不说动力配置,就冲这台数和兰博基尼的脸面,这车都会有市场——你觉得它割韭菜,但总有人甘之如饴。
反正,29台不是吹的,历史上一些所谓限量的兰博基尼像Veneno才12台,Reventon 35台,Centenario也才20台。
牌面在这里,Fenomeno产量翻番加价,这数学题咋算的?
厂商到底是想捧着情怀圈钱,还是跟着市场瞎起哄?
不出所料,网上争议最大的还是环保——别说,兰博基尼是真的不怎么搭理这事。
连保时捷那种“油改电”的昔日对手都转型了,兰博基尼依旧顶着压力往前冲,口号就是要踩在油门上,绝不服软。
不过,混动系统到底是向现实低头的一步,还是根本不给环保阵营面子的敷衍回答?
有意思的是,这品牌压根不装,之前的Sián超级电容、Countach LPI都是混动旗号,主菜始终是大排量。
你说兰博基尼耍无赖吧,人家倒也坦率,粉丝倒也认。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
你瞅现在买超跑的大多都不是老一辈的那票车迷了,很多有钱的年轻人买车都开始在乎碳排放、节能降耗那一套。
为啥兰博基尼还沉迷V12?
有人说就是情怀,发动机轰鸣声才是灵魂,这车要是没了那味,卖不动也不意外,可问题又来了,纯电时代在门口磨刀霍霍,新晋“环保婊”和“油头铁粉”之间,谁的声音更能影响市场?
想想买家是谁,不难脑补画面。
“土豪”早已是这个群体的保底配置,更可能是超级玩家、收藏家,甚至是品牌铁粉——不是钱多,是爱玩得懂“门道”才爱凑这个热闹。
但Fenomeno这步棋下得微妙——产量不再是真正极致的稀有(毕竟Veneno才12台,比一比都懂),反而让“天价限量”的光环有点稀释。
会不会出现本来冲着“孤品”收藏而来的买家,突然觉得不够稀有,转头选择其它更冷门、更少产的超跑?
收藏市场真能永续上涨吗?这才是个不小的问号。
连平台也不是完全新东西,据悉还是拿Revuelto深度改造一波。
动力固然升级,样式确实改头换面,可骨子里那点“老技术+新包装”的味道,细品就能尝得出来。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大排量V12会不会是绝唱,花这钱买个难再遇的年代标签?
也不排除几年后,全面电动化浪潮把燃油车都冲成老古董,主角瞬间变配角,更别提保值升值神话要不要崩。
说回圆石滩车展的现场,那氛围肯定不用说,超跑密度大到肉眼识别不完。
Fenomeno上台的一刻,不缺围观的镜头,拍照打卡发朋友圈成了标配——但能现场下单的寥寥无几,真正买家早就在展前锁定走内部通道。
说句难听的,普通观众来看热闹,品牌为声量买单,场面有了,生意早谈妥,哪怕没一台最后落地国内,厂商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说穿了,Fenomeno是个“多重人格”的产物。
一方面油门踩到底,大V12+混动,不服现实趋势,偏要坚守最后的燃烧。
一方面挂着混动名头,胸口贴个环保勋章,厂商既想讨环保阵营欢心,也舍不得车迷心头的那点情怀。
限量29台,产量比前作已翻倍,稀有度尴尬地悬在半空,既要满足市场的独特感,也不敢过于小众伤及利益。
价格摆在那里,高冷得如同看山不是山,却又没有前作那种一锤定音的震撼。
归根结底,说句大实话,这波更像一场策划精妙的品牌营销大戏,实用和情怀各占一点,限量成了万能的帅牌,科技则作为谈资恰到好处地点缀一把,收割的永远还是“愿为独一无二买单”的那些有钱人。
至于这东西未来是不是还能一直圈钱,这谁说得准,起码眼下场面还热闹着。
真要说教训?也未必。
只是这事丢给整个超跑世界一堆哲学课题——是保守抓住传统,还是破釜沉舟拥抱变化?
是韧性坚守燃油,还是主动推开“电动”的大门?
品牌得算账,玩家也会算账。
能不能成为20年后拍卖会上天价争夺的香饽饽,还是几年后成了豪车市场无人问津的“期货违约”,谁都不敢打包票。
但只要有人愿意买单,只要名字响亮够炫,又有多少人会在意所谓矛盾、逻辑,买车本身就是把感性天平摇到极致。想想也是,有些东西,情怀本来就没法算账。
这也算给市场和品牌都留了个大的反思题吧:是继续用致敬传统的方式做“绝响收藏”,还是干脆冲进新时代圆每个人心里的飞车梦?
咱围观的看客也别太纠结,要真喜欢、真有钱,谁会在乎隔壁桌的小算盘,大不了以后多晒几张车库合影。
你觉得这种限量超跑的热情还能持续多久?
还是你压根更看好纯电新势力会颠覆一切?
欢迎开怼,评论区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