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奔驰又来“整活”了。
这回端上来的是一盘轻混版的CLA,欧洲那边已经叮当作响开卖了,起步价4.6万欧元,折算下来差不多37万人民币。
看到这个价格,我估摸着不少兄弟的内心OS(潜台词)都是:“嗯?这价格,买个A级轿跑,是不是有点上头?”
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掰扯掰扯这37万到底买了些啥。
首先,这台全新CLA轻混版的心脏是一台1.5T的四缸发动机,注意啊,是四缸!
奔驰总算没在“三缸奇迹”的泥潭里继续摸爬滚打,这波操作起码保住了豪华品牌的最后一点体面。
当年那批买了三缸宝马X1的朋友,估计现在看到这消息都得拍大腿。
更有意思的是,奔驰给这台1.5T发动机配了个“贴身保镖”——一个集成在8挡双离合变速箱里的电动机,外加一个48V的小电池包。
这套组合拳,行话叫“轻混”,说白了就是在你踩油门起步的瞬间,电机偷偷给你加把劲,让你感觉这车“高大、年轻、充满能量”。
等你踩刹车或者滑行的时候,它又悄悄把能量回收了,给电池充充电。
官方宣称百公里油耗能干到5升左右,这个数字对于一台奔驰轿跑来说,确实有点“逆天改命”的意思了。
想想看,开着一台造型骚气、无框车门的CLA,在市区里走走停停,油耗却跟一台买菜的飞度差不多,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奇妙?
这就像一个西装革履的精英,背地里却精打细算,连午饭的外卖红包都要凑满减。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奔驰显然也懂这个道理,面子给你,里子也帮你省着。
不过,你以为奔驰是活菩萨吗?
那你就太天真了。
这台欧洲版的CLA,内饰里最抓眼球的那个“MBUX超级大屏”——就是由三块屏幕拼起来,从主驾一直延伸到副驾的那个“带鱼屏”,是需要你额外掏钱选装的。
这刀法,精准!
就像你去吃兰州拉面,面是8块,但加肉、加蛋、加小菜,一顿下来轻松破30。
奔驰这套选装逻辑,简直是把消费心理学拿捏得死死的。
但话说回来,方向盘上那些滚轮和实体拨杆按键的回归,绝对是年度最佳“回头是岸”奖的有力竞争者。
前几年,各大车厂一股脑地搞触摸屏,把车内弄得像个光污染现场,开车时想调个空调都得低头戳半天,跟玩“水果忍者”似的,危险系数拉满。
现在好了,奔驰带头把实体按键请回来了,盲操的快乐又回来了,这才是真正的“科技以人为本”嘛。
当然,批判的声音也不会少。
肯定有人会说:“花将近40万买个1.5T?我加点钱上国产电车,那个加速、那个配置,不香吗?”
这话没毛病。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BBA(奔驰、宝马、奥迪)一统天下的时代了。
我们自主品牌的“新势力”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技术迭代快得吓人,配置堆得像不要钱。
30多万的预算,你能买到空气悬挂、激光雷达、算力顶天的智能座舱,这些东西放在奔驰CLA上,要么没有,要么就得让你再掏出一台飞度的钱去选装。
这就引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到了2025年,我们买一台奔驰,到底买的是什么?
是那个闪闪发光的三叉星徽标?
是那份所谓的“豪华感”?
还是它背后沉淀百年的品牌价值?
我觉得,这事儿得分两头看。
对于追求极致性能和科技体验的“参数党”来说,这台CLA轻混版可能毫无吸引力。
但对于另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在乎零百加速快了零点几秒,也不在乎车里多了几块屏幕。
他们要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精致,一种品牌带来的身份认同,以及一种“虽然我能上C级,但我偏要选CLA”的个性表达。
这台车,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而且,别忘了,这只是欧洲售价。
按照奔驰一贯的“本土化”策略,这台全新CLA轻混版如果将来进入国内市场,配置和价格大概率还会有调整。
是会像国产长轴距C级那样,给我们一个“惊喜”,还是继续保持高冷姿态,把豪华的门槛焊得死死的?
这出戏,还有得看。
所以,先别急着喷也别急着捧。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毕竟,汽车市场这片江湖,风云变幻,谁也说不准下一个“奇迹”会是什么。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