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那就是广汽集团正式宣布要和华为深度合作,一起造车。
这个新项目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华望”,听着就充满了希望。
广汽还搞了一场声势不小的动员会,口号喊得震天响,大有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
按理说,一家是传统造车大厂,一家是顶尖的科技公司,这样的强强联合,应该是好事一桩。
但很多人心里却直犯嘀咕,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觉得,广汽这动作,实在是有点太慢了。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别人都已经跑出好几圈了,广汽现在才刚站上起跑线,这场比赛,它还追得上吗?
要说清楚这事,咱们得先看看广汽最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太好过,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艰难。
根据公开的销售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广汽集团一共卖了八十多万辆车,这个数字跟去年同期一比,直接下滑了超过百分之十二。
这个下滑幅度,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大车企里头,是数一数二的。
要是这个势头刹不住,广汽今年的总销量,恐怕真的要倒退回十年前的水平了。
过去,广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和日本本田、丰田合资成立的两家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
这两家公司曾经是广汽的“利润奶牛”,让广汽舒舒服服地赚了很多年钱。
但现在,情况变了。
广汽本田的销量暴跌了将近三成,广汽丰田虽然还有一点点增长,但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拉不动整个集团。
更别提几乎快要消失的广汽三菱了。
总的来看,过去让广汽“躺着赢”的合资板块,现在整体都在走下坡路。
合资品牌靠不住了,那广汽自己的品牌,比如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表现又如何呢?
答案同样不乐观,自主品牌的销量也下滑了近两成。
尤其让人惋惜的是广汽埃安,它曾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佼佼者,一度坐上过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的头把交椅。
可如今,整个广汽集团卖出去的车里,新能源车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一多一点。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平均水平,每卖出两辆车,就差不多有一辆是新能源车,渗透率快到百分之五十了。
两相对比,就能看出广汽在电动化这波浪潮里,已经被甩开了多大的差距。
所以说,广汽这次下定决心联手华为,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真的被逼到了墙角,再不想办法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华为,就成了它眼中那根最关键的“救命稻草”。
可是,下决心和能办成事,中间还隔着很长的距离。
广汽的“华望”项目,虽然听起来很宏大,规划了轿车和SUV,纯电和增程动力也都有,但最关键的问题出在了时间上。
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华望的第一款车,最快也要到2026年第一季度才能正式量产上市。
2026年,对于瞬息万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实在太遥远了。
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更不会停下来等。
就在广汽还在为“华望”项目开动员会、在招聘网站上招兵买马的时候,另一家传统车企巨头——上汽集团,和华为合作的“尚界”品牌,已经准备要上市了。
人家从今年二月份正式宣布合作,到九月份新车可能就要开卖,前后也就半年多时间。
反观广汽,去年十一月底就和华为签了战略合作协议,过了八个多月才开动员会,这个节奏确实让人着急。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宴席,当别人都已经吃上了主菜,开始推杯换盏的时候,广汽才刚刚找到自己的座位,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都成了问题。
除了时间上的落后,华望在产品定位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说,上汽的“尚界”主打的是十五万到二十五万这个价格区间,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但也是销量最大的一个市场。
而广汽的“华望”,起步价可能会定在三十万以上。
三十万以上的市场,可以说是高手林立,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还有特斯拉、理想、蔚来这些新能源新贵,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广汽过去从来没有在这么高的价位上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现在要凭空杀进去,让消费者掏出三十多万来买一辆广汽和华为合作的车,难度非常大。
消费者会问,我为什么要选你?
你的优势在哪里?
这些问题,广汽都需要用产品给出强有力的回答。
说到底,广汽今天面临的困境,其实是过去二十多年安逸日子埋下的苦果。
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合资品牌带来的丰厚利润,让广汽在自主研发上投入的决心和力度都显得不足。
有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广汽集团累计的研发投入总额刚刚超过五百亿元。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不少,但和行业里的顶尖选手一比,就差得远了。
比如比亚迪,光是2024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广汽过去二十多年的总和。
研发投入不够,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没有建立起强大的自主供应链体系。
一份来自广州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广州市汽车工业的零整比只有0.43:1,这意味着本地的核心零部件配套率很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如今惨烈的价格战面前,有些车企可以游刃有余地降价,而广汽却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的成本降不下来。
现在,广汽终于醒悟过来,选择拥抱华为,拥抱国产供应链,这一步走的是对的,但确实是晚了。
市场竞争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看你是否努力,更看你努力的时机。
对于广汽和它的“华望”来说,2026年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格局更加稳固、对手更加强大的市场。
它必须拿出一款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爆款”产品,不仅要有华为顶尖的智能驾驶技术,还要有广汽自己多年积累的优秀制造品质,二者结合,才有可能在荆棘丛中杀出一条血路。
如果做到了,或许还能抢回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做不到,那恐怕连最后的机会都将失去。
对于广汽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