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驾车型全家福发布,奥迪加入,国产自主新老品牌齐亮相

不得不说,现在的汽车圈,真的和前些年玩得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有人去年还在吐槽“智能驾驶不靠谱”,“新势力又是PPT造车”,那这个夏天一份满满当当的“华为乾崑智驾车型全家福”丢出来,绝对能让那些“唱衰派”闭嘴好一阵。

就这么一份图谱,被围观得热火朝天,从微信群到车友群、从B站评论到知乎热议,到处都弥漫着三个字:“真的假的?”

眼看着国产自主、合资外来、传统、潮牌,各路车型通通排了出来,34款,横着拉一条长龙,乍一看还真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可你说清楚了细节了吗?

华为搞的这出乾崑智驾究竟有多大杀伤力?

又是什么让奥迪这种“高冷德系”都一改往日脸色,在智能驾驶赛道上玩得渐入佳境?

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场“圈内怪咖大集合”,顺便想想,这张图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让人安生的门道。

华为这次的“智驾朋友圈”,三大队伍都到齐了。

这里边,最拉风的当属鸿蒙智行生态品牌。

随便扫一眼,问界家族那是当仁不让的“大哥”。

啥M5、M7、M8、M9,名字越报越大气,说是主攻高端和家庭市场,的确摆得明明白白。

讲真,这阵仗搁五年前想都没敢想,但现在你要还觉得智能座舱、高级辅助驾驶只是PPT上的热词,那得赶紧刷新认知库了。

在智能化越发卷的今天,问界这些车型已经不甘心只和隔壁蔚小理打擂台,它想要借着乾崑智驾这把“利刃”,切入更广的高阶圈层。

你瞧那智界,也是“顽皮新生儿”,S7和R7一上来,瞄得就是年轻科技腔。

数据摆着:年轻人本来就最爱体验新事物。

想把弄潮儿捆在一起,靠的还真不光是壳子和贴纸。

享界怎么说?

S9、S9T,行政级市场三板斧。

别小看这个板块,“甩领导”专属。

打造的是商务感和仪式感兼有的智能出行体验。

尊界S800?直白说,走的极致定制路线,和江淮牵手,冲着顶级消费去的。

哪怕到尚界H5,这回也给了新司机、初入职场的打工人一口“智驾蛋糕”——别光盯着高端,把蛋糕切得越细,吃饱的人越多,不是嘛。

华为智驾车型全家福发布,奥迪加入,国产自主新老品牌齐亮相-有驾

不过哥几个玩得风生水起,也不能忘了家底更厚的、门道更深的自主品牌。

像深蓝、阿维塔、岚图这伙老少搭配,谁都不给谁面子,轿车、SUV、MPV样样齐。

刚点名的岚图FREE+和梦想家,越是推新能源,越把底子打得坚实。

你以为新能源只是换个电机加个大屏?

这年头,没点像样的智驾,基本上门槛都摸不到。

比亚迪底下的方程豹,想玩硬核越野还要智驾。

东风猛士,看上去是“爷们派”,其实脑子里比谁都明白,不带点AI武装,哪还配称“高端”。

行业里说“谁把智能拉好,谁就能活下去”,这话现在越来越有“实锤感”——数据已经证明,消费者真正愿意为智能买单。

说了这么多,还得聊聊让人最乐的合资厂牌。

这波最出风头的不是谁,是奥迪!

没想到吧?

德系豪门原来死撑“机械信仰”,谁曾想这会儿乖乖加入华为生态圈。

不多不少,一口气整了五个型号。

什么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一汽奥迪A5L,Q6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还有A6L e-tron。

有人盘算着这些车型,居然横跨了油车、纯电、插混各种动力。

就这阵仗,乖乖,奥迪的电动化转型是真的玩明白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奥迪这么“合群”,到底是自己摆烂还是看上了华为的技术实力?

敢赌的是,绝对是后者。

豪华品牌本来就是转型最难的,用户那张嘴都被养刁了,各种细节都爱较真。

但智能化这个浪潮,就像海啸,不碰都不行。

华为能拉上奥迪,算是给行业定了个基调——智能驾驶不再是“车圈二线小孩”,而是每个豪车大牌都得下场趟一遍的泥潭。

这,就是现实。

要说这张智驾版图有多扎眼,核心还在于华为干了一件怎么看都不像“配角”的事。

啥意思?

你看它不只是单打独斗,偏偏把“生态品牌、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串成了串。

左手自己“造圈子”抢头条,右手招呼着一帮老朋友一起升级,把话语权调到最大。

这和市面上一些只会搞硬件搞软件的厂商比,完全不是一个打法。

就像网友说的,“一不小心成了行业老大哥”。

这种“全网联合作战”的气场,别说车圈,放在互联网圈里也是一股清流。

要不是华为敢走这步,像奥迪、方程豹、猛士这种原本排斥自主智能的传统玩家,恐怕到现在还只能在自己地盘里“玩安全线”,永远入不了高阶智驾的局。

再说细点,华为的乾崑智驾,到底有啥杀手锏,让人甘心投怀送抱?

归根结底,除了算法和硬件底盘,更多还是一股行业赋能的“气势”。

你说技术高,大家都说自己有AI,可细节上能不能适配不同车企的调性,是最磨人的活。

别的不提,给德系奥迪做方案,讲究的就是稳定、精确、跟豪华气质亲和。

啥意思?

换到自主品牌,考验的是快速创新和贴合中端市场痛点。

华为能边走边调,适配得天衣无缝,其实说到底,就是多年做通信做终端积累的工程师思维。

一句话,玩的是“适者生存”,谁能握住车企命门,谁才配有未来。

各家都清楚,别拿自己折腾几十年“黑科技”拿到路上都不实用的事咬文嚼字,真有用的方案,全市场都稀罕。

当然,小道消息也别太信,车市里的竞争,哪有表面上这么“其乐融融”。

大家见怪不怪,今天一个品牌和华为拍桌,明天又和其他家眉来眼去。

但这背后能看出市场风向标——谁能搭上更灵活、更全面、更本土化的智能驾驶技术,谁就可能抢跑未来。

一边是“本土造血”,一边是“老牌搅局”,看似混战,其实考验的是谁能把更多功能赋予日常出行,把高科技真正落地到老百姓手里。

要问这种市场渗透,未来是不是必然?

说实话,没有绝对。

冷静看,智能驾驶领域还在持续演变,法规政策也在不断更新,各家也都要面对安全性、车辆售价、城市配套这些难题。

但不可否认,华为这种“全域渗透”的打法,无疑拉高了整个产业的智能化门槛。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普及一样,早搭船的已经开吃螃蟹,后进场的只能跟着跑步。

用户早晚会习惯“车能像手机一样聪明”,这股势头挡不住。

前边刚说“独食难肥”,后边就来了一群人抢着吃大锅饭。

车企的命题作文越来越难抄——抄也得抄出新花样。

华为智驾车型全家福发布,奥迪加入,国产自主新老品牌齐亮相-有驾

现在说回到初始那个疑问,华为乾崑智驾真的能改变行业格局吗?

别太快下结论,但它已经让不少车企找不到退路了。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笑华为“抬轿子”,今年已经是车圈“扛旗官”。

未来智能驾驶,注定不再是谁的专利,谁愿意摊开手,谁就是赢家。

华为智驾车型全家福发布,奥迪加入,国产自主新老品牌齐亮相-有驾

但还有个现实不得不面对,竞赛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没人知道。

你觉得哪个品牌会趁华为这波“智驾神助攻”率先弯道超车?

要不来聊聊,最期待哪款车早日量产上路?

评论区见,等你拍砖。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