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遭遇“缺芯”难题,安世供货角力背后,中国能否掌舵?
如果有人还觉得中国只是在全球产业链里打下手,那最近的芯片风波很可能要让他们重新审视。
前脚荷兰政府一句“公共利益受威胁”,就把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冻结,还直接让中国籍CEO下了台,把公司股权交第三方托管。
欧洲人本以为抢下总部,牌就都在自己手里,却没想到真正打出底牌的竟然是中国。
没过几天,中国商务部直接把安世中国的出口通道卡死了,不许成品芯片流向境外,就像直接拧紧了欧洲车企的氧气瓶。
这事不只是哪个企业被“收编”那么简单,说是牵动了整个欧洲高端汽车的命脉都不夸张。
宝马、奔驰这些名头响亮的品牌,突然收到安世中国的通知:此前和荷兰总部签过的合同就地作废,今后谁要芯片只能找中国子公司,盖章认中国的,货款只收人民币,别拿美元、欧元来讨价还价。
想买货,你得先去银行把钱换成人民币,这一招不光断了欧洲的利润流,还让人民币第一次在高端技术领域有了“硬通货”的味道。
你金融制裁我?
我直接让你用人民币结算,外汇限制都变成了笑话。
很多人都说,这场芯片争夺战把全球产业链的真相全都摊开了,谁还信什么“去中国化”?
其实从芯片制造流程来看,欧洲和美国早些年觉得封测太费劲又不赚钱,就把这一环全扔给了亚洲。
现在好了,安世的晶圆虽说在欧洲生产,但最后的切割、测试、封装,全靠中国的东莞工厂收尾,少了这一步,前面再多的技术也都是一堆废硅片。
欧洲厂商其实早就绑在了亚洲封测上,德国英飞凌最大的封测厂设在深圳,意法半导体的大头压在马来西亚,美国德州仪器、英特尔的成都工厂年出货量全球占比都不低。
欧洲人想靠总部和高端专利掌控全局,却忽略了真正把产品送出门的链条在中国。
这下好了,欧洲车企不干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直接集体起诉荷兰政府,赔偿金额一口气要了三十多亿欧元,工业巨头莱茵集团也喊要赔十四亿欧元,指控荷兰违规操作。
荷兰经济大臣紧急向中国示好,但中国这边态度硬的很,“先签新协议,别的不谈”。
看起来,谁才是坐在谈判桌上的“庄家”,已经很清楚了。
其实不仅是这一次,如果你把视野放宽,全球高科技产业链早已深度绑定,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封测产业能有现在的话语权,可不是靠“突然反杀”这一出,是靠接了欧美几十年产能转移,一步一步从跟随到领先。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之后没玩资本花样,而是花了好几年整合产能,把东莞工厂打造成全球主力阵地。
中国的封测厂每年研发投入都在涨,尤其是在车规和高端领域,硬是靠扎实技术站稳了脚跟。
这场博弈看似是政府和企业的你来我往,其实背后是全球“经济脱钩”与“合作共赢”的生死较量。
有人看热闹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芯片上真正卡了欧洲的脖子,也有人担心生意圈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不会加速。
仔细一想,无论是电动车、人工智能,还是智能家居,未来的芯片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谁能把握住生产和供应链,谁就有议价权。
而中国除了产能大,最关键的是灵活响应和成本把控能力,这也是欧洲企业要重新考虑“合作还是对抗”的底气。
有网友说,荷兰总部的办公室现在连窗台都落灰了,反倒是安世中国的签约室门口天天排队。
其实这不是哪个国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谁真正掌握了产业链的最后一道门槛,谁就能决定规则。
喊“脱钩”的人该醒醒了,当技术和产业一环套一环,谁都不是孤岛。
与其天天算计怎么断链,不如找机会坐下来一起谈合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