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电车体验分享

十一假期又结束了,这几天在抖音上,我又刷到了各种高速充电的修罗场视频——排队、插队、吵架、等三小时、充一小时、跑尽一小时。趁这个热度,我想结合自己刚刚从北京自驾电车往返平遥的经历,聊聊真实的使用感受和一些小建议。

充电策略:提前规划、错峰补能

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压力极大。有些服务区哪怕有十根桩,在高峰时段也是捉襟见肘。甚至连进服务区停车都要排队。

我的做法是,当续航剩下150~200公里时,就会提前规划充电,而不是等到低电量才临时抱佛脚。我会先打开地图,看看沿途有哪些县城或城镇有充电站,然后选择就近下高速,在城里充电。顺便可以吃饭、休息,比在高速排队省心多了。

驾驶耐力,决定充电节奏

充电次数其实和驾驶习惯密切相关。像我这样无法连续开三小时的人,反而会选择顶着限速一路巡航,累了就顺势充电、歇歇脚。

而耐力强、能长时间驾驶的朋友,可以适当降低车速,以延长充电间隔,整体行程效率也不一定更低。

理念调整:电车出行的小变通

我一直相信一条普遍规律:省钱不省事,省事不省钱。

开电车的确能省下不少油费,但也需要稍微动点脑筋。好在并不复杂,只要提前规划、灵活调整,就能避免麻烦。

以我这次出行为例:

去程下高速充了两次电,每次趁机小憩半小时;

返程下高速充一次电,顺便吃午饭。

全程都没遇到所谓的排队、抢桩、吵架场景。很多人还停留在跑高速所有事都得在高速上解决的观念里,但电车补能的节奏,确实需要我们打破这种固有思维。

成本核算:省下的不止一点

整趟往返1200公里,总电耗约180度电,平均电价约1元,也就是180元。

如果换成油车,按百公里6升油、每升7元算,油费约504元。

也就是说,电车出行成本仅为油车的约1/3,省下近三倍费用。

所以,总结一句:节假日开电车出远门,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怎么能更从容。多一点规划,少一点焦虑,体验会好很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