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

想象一下:一颗简单的芯片,怎么突然就卡了全球多个车企的脖子?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要说这个事儿吧,还真得从2025年那个秋天聊起。那时候,辖制安世半导体的闻泰科技遇上了荷兰政府的“禁令”。结果,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线就这么停摆了。而偏偏它又是车规MOSFET这块领域里的巨头,公司的一大批功率芯片直接牵扯大众、宝马、蔚来之类车企的生产计划。市场传出消息,有些主机厂甚至都谋划着调整产能了。

这MOSFET芯片呢,简单说就是汽车里面电的“大管家”。像车灯亮不亮、座椅暖不暖、电池压不压得住,全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安世的产品质量那叫一个扎实,尤其是车规级验证,从材料到设计,得经历好几年反复测试才能用。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这家公司还真是稳稳的主力之一呢。问题也就来了,它被限制了,中国的车规MOSFET厂商,是不是能趁机“顶上”?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这事看着光鲜,其实说白了并没有那么简单。

“蛋糕”分了,但核心竞争力没抢过来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先不急着乐,咱看看车规MOSFET到底是个什么局面。采访了国内一家功率半导体的技术人员,听他说得挺实在的:“的确是个机会,咱能分点蛋糕,但要想彻底替代,还不成。”

原因挺现实。这次停摆后,欧洲的主流大厂不得不找非关键部件上国产MOSFET,比如车灯、座椅加热、信息娱乐系统。这些环节里,国内像扬杰科技、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甚至已经“派上用场”了。可要说核心部分——比如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系统的主驱逆变器,这种“硬骨头”,还是得靠英飞凌、安森美这些“老炮儿”。咱家的技术,瓶颈太多。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所以看似机会来了,但我们拿的市场份额大多是些暂时性、非中心的份额。蛋糕分了,可最肥的那块,国产厂商还没啃下来。

国产MOSFET的困境,四道坎迈不过去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那为啥核心领域咱们不行?主要就四个卡脖子的问题:

第一,时间成本太高。车规芯片不是做一次就算完的,它得反复验证,通过各种认证,花费好几年。举个简单的,AEC-Q101认证流程少说也得搞18到36个月。一旦产品中途改动了参数,还得重头再来。这个高投入高周期的研发模式,对国内大部分小厂来说,资金压力就已经喘不过气了。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第二,生态不够完善。国际上的车事情感很实际:谁的东西靠谱,用谁的就行。安世、英飞凌这些老大哥的产品,几乎是十几二十多年的车规市场沉淀下来的;而国内芯片在这方面呢,数据不充分,实车验证也还差不少,主机厂都不敢轻易导入国产货。没有大车企捧场,就没人用;没人用,这验证就推不动。恶性循环,怎么弄?

第三,市场稳定性有风险。车规芯片这东西,用起来是“冷门中的热门”:它不像手机芯片可以随便更新迭代,而要求稳定供货至少十年。能稳定供货,说明整个产业链必须“稳扎稳打”。目前国内厂商就担忧——万一产品做出来卖不出去呢?这库存风险谁担?一旦交不了长期订单,主机厂哪还敢用?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第四,技术上还是差了点意思。车规MOSFET的研究门槛极高,国外厂商的工艺积累早就扎了根。尤其在更高压的应用领域,比如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的主控系统,这些都是需要更高技术支持的。国内厂商目前只能在中低压的次要领域找条路子,撕不开大的竞争口子。

咱们这儿方案能用,但还不是最优解,这也是实情。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未来要变强,没捷径可走

那就没机会了吗?机会是有的,前提是得沉住气去积累。比如这四方面,未来国产厂商都得用心。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加快验证体系的建设。把时间压缩下来是关键。国内像比亚迪半导体、华润微这样专门搭建车规实验室的企业,值得鼓励。早日补齐验证这个短板,别让主机厂再挑刺。

突破工艺和封装技术。这里也聊个细节,搞芯片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共鸣——超结结构、铜夹、沟槽工艺这些东西,都是决定芯片稳定性的关键点。解决不了这个,咱的国产货凭啥跟别家硬刚?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再有,多和车企一起搞“协同验证”。直接拉着车企去联合测样、搞实验,搭建合作的验证机制,相当于告诉主机厂:“我们能行,能搞,我们俩是一伙的。”厂商信任会更高。

盯紧材料更迭的风口。最近大伙都在争SiC和GaN这种新材料车规芯片,里面的先进技术是处处换道超车的机会。未来大趋势一定是这些新材料主导,趁着起步阶段,国产厂商抓住研发窗口,万一能抢到先手,完全可能打破欧美的垄断格局。这也算一种战略眼光。

中国车企突围芯片危机:短期“补位”易,核心“换道”难!国产MOSFET未来靠什么翻盘?-有驾

就这么聊到你会发现,其实中国的车规MOSFET厂商要有自己的“熟手秘诀”:别一味想着禁令能放什么市场“薅羊毛”,而是得从工艺到市场信任都锤炼自己。哪些短期机会干能干,但长期大计,还是咱得有硬实力。正如人家那位一线从业者说的,未来竞争靠积累,“补位”只是权宜之计,要靠技术和产业生态才能真正的硬起来。权宜能替代一时,但自立才是替代一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