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厂的“免费体检”:是治未病,还是给你开“渡劫清单”?

讲真,最近看到一个叫新干线的连锁店,搞了个35项免费安全检测,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不是说免费检测这事儿有多新鲜,而是说在这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恨不得把同行绑在车轮子上摩擦的年头,还有人玩这种古典主义的“免费”套路,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

这就好像在一场血肉横飞的“黑暗森林”大逃杀里,所有人都端着激光炮准备互相当充电宝,突然有个人从角落里站出来,搭了个台子,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免费给各位的激光炮做个保养,检查下能量回路”。你是什么感觉?你第一反应不是“这人真好”,而是“这孙子想干嘛?他是不是想在我的炮管里塞个土豆?”

现在的汽车后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那叫你死我活的“大逃杀”模式。4S店在外面磨刀霍霍,觉得你是圈养的肥羊,每年固定来挨一刀是你的福报;路边夫妻店凭着一手“大力出奇迹”和“差不多就行”的玄学手艺,专攻一个信息差;新势力们更狠,直接不跟你玩了,高喊着用户服务,恨不得连你上厕所的纸都给你包年,让你彻底丧失自理能力。

这个局势下,新干线这种开了三十多年的老炮,突然把“免费检测”这个老古董又抬了出来,还一口气加码到35项,这是什么操作?这是不打算过了,摊牌了。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行业的蛋糕直接端走了,那这种免费检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你放过。它的潜台词非常露骨:“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免费,是商业世界里最牛逼的咒语,也是最锋利的钩子。它能瞬间击穿你所有的理性防线。你想想,你开着你那台或新或旧的宝贝疙瘩,每天在路上跑,心里是不是总有点犯嘀咕?这刹车片还能撑多久?这轮胎是不是该换了?我这个发动机声音是不是有点像拖拉机?但凡你不是修车师傅转世,这些问题就是你心里的刺。去4S店问?开个单子先让你掉层皮。去路边摊?师傅的眼神比你还迷茫。

这时候,有人告诉你,有个地方,窗明几净,师傅穿着统一制服,可以免费帮你把车从头到脚捋一遍,从轮胎花纹到刹车油含水量,35项,一项都不少。就问你心不心动?

这套路,简直就是拿捏人性的典中典。它不是卖你东西,它是给你一个“确定性”。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觉得,人到中年,最稀缺的资源就是“确定性”。我不想猜,不想赌,你就告诉我行还是不行,得花多少钱。免费检测,就是用零成本,给了你一个获取这种确定性的机会。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免费。当你的车缓缓升上那个“审判台”,你和它的命运就不再由你掌控了。师傅拿着个小手电,在你车底下钻来钻去,这里敲敲,那里看看,嘴里时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或者跟旁边的小工嘀咕几句你听不懂的黑话。你心里就跟猫抓一样,比等体检报告还紧张。

这整个过程,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在为你接下来的消费决策做心理铺垫。他不是在修车,他是在给你“看相”。这35项检测,就像给你的车做一次修仙前的灵根测试。如果测出来你这车是五行俱全的废柴体质,没啥大毛病,师傅可能会一脸遗憾地告诉你,“大哥你这车况可以啊,平时保养得不错”,然后把你放走。但只要测出来你这车是百年一遇的天灵根,比如哪个球笼套渗了点油,哪个减震器有点异响,那不得了,师傅眼睛里都放光。

汽修厂的“免费体检”:是治未病,还是给你开“渡劫清单”?-有驾
汽修厂的“免费体检”:是治未病,还是给你开“渡劫清单”?-有驾

他会拿着一张长长的“渡劫清单”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跟你说,“大哥,你这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现在不弄,将来可能就是大几千的事儿。”你看,他不是在强买强卖,他是在帮你“规避风险”,是在“治未病”,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妈的,这套路简直防不胜防!

你一个普通车主,懂个P。你只看到师傅手速飞快,工具叮当作响,突出一个专业。你只能在旁边点头如捣蒜,感觉666。最后刷卡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今天这钱花得值,我消灭了一个“潜在隐患”,我为我的生命安全买了单。至于这个隐患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是不是需要现在就解决,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一种虚假的掌控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个免费检测说得太阴暗了。其实也不全是,就好像体检,查出毛病总比憋着强。我这个比喻是不是有点蠢?是有点蠢,但道理是这个道理。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尤其是那些把车当成一个黑盒子的朋友,这种免费检测确实是一个低成本了解车况的窗口。

我突然想起我年轻时候,我爸那辆破桑塔纳,每次去修车都得在旁边递烟,生怕师傅下黑手。现在时代变了,但好像又没完全变。

汽车这玩意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你指望它永远不出毛病,那是不可能的。它就是一个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压缩毛巾”,扔水里就膨胀,扔路上跑,就迟早会散架。所以,关键不在于不出问题,而在于你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免费检测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把专业知识的门槛,用“免费”这两个字给踏平了。但信任这玩意儿,在汽车后市场里,比黄金还贵,也比玻璃还脆。师傅今天跟你称兄道弟,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工时费跟你翻脸。所以,即便面对免费,你也得长个心眼。

讲真,这套商业模式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执行的人身上。一个好的师傅,会真的帮你检查,实事求是地告诉你问题在哪,给你选择权。而一个“悟了”的销售型师傅,会把你的车当成一个待开发的金矿,不挖出点东西来都对不起他手里的手电筒。这就跟现在车企发布会一样,各种高大上的技术名词,什么“全域碳化硅”、“800V高压平台”,听起来都像是能让你原地飞升的黑科技。但决定你体验的,往往不是这些参数,而是你家小区充电桩的物业给不给安,是你堵在路上的时候车机卡不卡。

反技术崇拜,在汽车后市场同样适用。决定一家店好坏的,不是他的举升机有多新,工具多是进口的,而是那个给你检查的师傅,他昨晚是不是跟老婆吵架了,他这个月的KPI还差多少。

所以,面对这种35项免费检测,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去还是不去?逻辑上讲,你应该货比三家,保持警惕,多看评价,甚至可以录音录像。但我的建议是,去。为什么?因为白嫖的快乐,是钱买不来的。哪怕最后没查出问题,你浪费了半天时间,但你至少享受了半天的空调和免费茶水。万一真的被坑了,你也算是为这个混沌的商业社会,交了一笔认知税。

汽修厂的“免费体检”:是治未病,还是给你开“渡劫清单”?-有驾

而对于新干线这样的店家来说,敢在这个时代玩“免费”,本身就是一种勇气。要么是家底厚,想用这种“闪电战”的模式重新洗牌,要么就是对自己“转化率”的本事有绝对的自信。无论是哪一种,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得选,总比没得选强。

毕竟,在这个所有车企都开始发疯掀桌子的时代,后市场的玩家们,也该悟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体面,已经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