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江加智界有没有搞头?
10月24日,比亚迪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确认了自己离职的消息,仅以“先休息一下”回应外界的询问。这位在比亚迪工作了16年的老兵,选择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告别。
与近年来车圈高管离职时常伴随的互撕戏码不同,赵长江的离开显得异常平和。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告别信中,用“16年奔跑,我始终与大家并肩奋斗”总结了自己的比亚迪生涯,并对董事长王传福和公司表达了诚挚感谢。
难得的体面分手
赵长江的离职,被评价为2025年汽车行业“最不可能的一次离职”,从履历上看,他是王传福的校友,更是比亚迪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壮派”,被认为是比亚迪未来人才布局的一部分;而从成绩上看,他也一手带动了腾势品牌的崛起,让腾势D9成为了高端MPV市场现象级的产品。
而在业内习惯于见证高管离职时各种暗流涌动之际,这或许也是赵长江选择了最传统的告别方式的原因,以—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一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转身。
他的离职公告中明确写着“因个人原因”,没有透露丝毫抱怨,没有传递任何负面情绪。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这样的平和分手实属难得。
微博发文中,赵长江细致回顾了在比亚迪的16年历程,从燃油车时期的开拓,到早期新能源市场的探索,再到推动唐汉系列的崛起,以及腾势问鼎MPV市场。
回顾赵长江在比亚迪的生涯,他在汽车圈内一直是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他的“敢言”不仅体现在与用户的直接沟通上,更表现在不惧公开叫板竞争对手。
如在2024年,他曾对智己宣传的“半固态电池”表示质疑,事实证明,直至2025年,半固态电池技术仍未批量上车。此外,他还经常前往一线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曾自曝“赵下旬”的外号,回应用户对延迟交付的调侃。
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虽在越来越讲究“政治正确”的车圈显得尤为另类,但在消费者视角看来,却十分过瘾。因此,赵长江也成为了传统车企中为数不多真正具备车主号召力的高管。
赵长江的直率,某种程度上带着车圈早期的江湖气息,让人联想到十几年前汽车行业那种直来直往的交流方式。
在那个时代,车企高管们更愿意直接表达对产品的看法,甚至公开评论竞争对手。而随着行业发展和舆论环境变化,这种风格已日渐稀少。
坦白得谈,如果赵长江真的从汽车行业隐退,那么这不仅是行业的损失,也是消费者们的遗憾。
赵长江为何离职?
赵长江的直率风格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他职位上的现实困境。
作为腾势品牌的销售负责人,赵长江常常需要站在台前,为产品背书,回应各种质疑。然而,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赵长江对产品研发和设计却缺乏足够的话语权。
腾势的研发、设计和产品定义等权限,主要集中于集团层面“中央统筹”。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让一线出身的赵长江难以充分发挥他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
当他在前台直面用户的各种诉求,却在后台无法完全按照用户需求优化产品时,这种角色上的矛盾自然会带来挫折感。
也许,这正是他选择在某些时候通过直率言论表达态度的一种背景。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赵长江基层销售出身的经历,让他擅长捕捉用户隐性需求,甚至能通过 “加几十个车主群、凌晨回消息” 的 “笨办法” 倒逼产品优化。但2025年比亚迪对腾势的需求,已从靠单品打开市场转向 “靠矩阵站稳脚跟”,N7、N9 等车型需要的是 供应链协同、技术标准化、渠道规模化 的体系化能力,而非他擅长的单点用户攻坚。
而今年7 月,赵长江轮岗至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本质是把他从 能发挥优势的前端拉到需适配体系的后端,这种用非所长的调整,比职权收缩更让他难以施展,这被猜测是赵长江离职的另一大原因。
关于赵长江的下一步,业内传闻他将加盟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充分发挥其从0到1的破局能力。
从品牌定位和产品规划上看,智界与腾势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同样主打“科技豪华”,同样需要在中高端市场快速建立认知。而智界未来计划推出的新能源MPV项目,正是赵长江在腾势D9时期最擅长的领域。
此外,智界当前的痛点很明确,需要一个“赵长江”式的人物。譬如,其具备华为乾崑技术,奇瑞有制造,但缺的是把技术转化为用户认可的人。同时,它虽主打“科技豪华”,却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中高端市场认知度低,二是计划推出的MPV车型需要打破合资垄断,这和当年D9的任务几乎一样。而赵长江手里有“现成的方法论”,对智界来说,找赵长江,相当于买了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外挂,比自己摸索成本低太多。
但也有消息称,赵长江可能会先休息一段时间。他在回应离职时曾简洁明了地说:“真的。先休息一下。”这种不着急确定下家的从容,在频繁跳槽的汽车圈也显得比较特别。
无论下一步如何选择,赵长江在比亚迪16年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将腾势D9打造成爆款的经验,已是他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回忆。
有文说:
回顾赵长江的履历,车圈真正该惋惜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其把说真话的能力,转化为了有事真上的品质,这才是他区别于其他话术型高管的核心价值,也是消费者最为需要之处。(撰文丨欧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