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带动前者在2024年实现扭亏。而作为五界中享界品牌的合作方,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600733.SH)借力享界热销带来的正向效应实现业绩回升。
北汽蓝谷日前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新车11.15万台,同比增长64.34%,已接近去年全年销量,单月平均销量约为1.24万台。
对应来看,期内北汽蓝谷营收达到153.84亿元,同比增长56.69%;毛利率实现转正,达到1.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样实现转正,约为7.54亿元,去年同期则为净流出9.75亿元。归母净亏损额虽出现较大幅度收窄,由去年同期的44.92亿元降至期内的34.26亿元,但暂未实现盈利。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北汽蓝谷在手现金增至35.63亿元。
北汽方面此前多次提及“All in 享界”,在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研发投入、渠道布局、品牌共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更早诞生的极狐品牌声量却出现了降低。
北汽蓝谷2025Q3基本财务数据(图/财报截图)
背离高端化的极狐,仍在追赶头部新势力
在享界品牌面世前,北汽蓝谷主要经营北京汽车和极狐两大品牌,北京汽车旗下车型主要面向中端及入门级新能源市场,极狐品牌于2016年11月对外亮相,这个在北汽集团内部被称为“一号工程”的项目最初承载了该集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冲击的使命。
2020年10月24日,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中型纯电SUV阿尔法T正式上市,首发指导价24.19万-31.99万元;第二款量产车型、中大型纯电轿车阿尔法S于次年4月接续面世,以25.19万-34.49万元的指导价,同样切入业内通常定义的“3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市场。
然而品牌后续推出的极狐考拉、阿尔法S/T森林版、阿尔法S6/T6等车型定位差异较大,价格带从10万元延伸至30万元,部分新车定价甚至与北京汽车EU系列存在重合。极狐也被外界质疑品牌定位模糊。
2021年是极狐品牌的首个完整销售年。当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新车2.61万台,极狐品牌仅贡献了6006台销量,不仅与月销突破9万台的比亚迪存在巨大差距,也不及单月交付超1万台的“蔚小理”,未达到北汽集团制定的销量预期。
2022-2024年,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分别达到5.02万、9.22万及11.39万台,其中,极狐品牌的年销量从1万、3万再到8万台,虽连续三年翻番,但仍不及头部新势力品牌。品牌主要销量由15万级的极狐考拉(含10万级的考拉S)、阿尔法S5/T5贡献,与其诞生之初的高端化定位偏离明显。
同时,因整车销量增长,对应的生产、研发、营销成本也大幅提升,北汽蓝谷不仅未能盈利,还越卖越亏。2021-2024年,北汽蓝谷归母净亏分别达到52.44亿、54.65亿、54亿及69.48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极狐品牌产品定位模糊是品牌销量不佳、公司资源内耗的主因。
北汽蓝谷不能只靠享界
这一情况直至2024年8月才出现改变。彼时,享界品牌正式对外发布,首款车型、纯电轿车享界S9同步上市,以30.98万元的起售价切入高端新能源市场。
2025年9月16日,享界品牌第二款车型、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上市,起售价与享界S9相同。官方数据显示,新车上市13天大定超过1.5万台,目前该车型已进入规模交付期,后续市场表现很受关注。
目前,享界品牌旗下仅有享界S9、享界S9T两款车型在售。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提问,享界品牌后续是否会推出SUV车型,未得到北汽蓝谷方面的回复。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2025年,北汽集团对北汽新能源的品牌架构和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修正和完善,极狐和享界分别被赋予“主流市场破圈”和“高端市场突围”的使命。年内,极狐品牌相继推出阿尔法S6/T6、A0级小车极狐T1等车型,进一步将旗下产品售价区间拉至10万元以下。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享界品牌所处的30万-40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为3.6%,同比增速为26.2%,对比10万元以下入门级市场、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17.8%、19.2%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市场各价位车型市场渗透率(图/乘联分会)
换言之,尽管享界品牌凭借华为技术背书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其产品布局相对单一、市场份额有限的现状,使极狐品牌在主流价格带的销量表现直接关系到北汽蓝谷整体业绩能否快速“翻身”。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极狐品牌累计销售新车8.8万辆,同比增长87.8%,占北汽新能源总销量近八成。自9月11日以6.28万元的起售价正式上市以来,A0级小车极狐T1在上市18天内获得3.5万台大定订单,市场反响良好。
不过极狐T1仍在上市热销期,暂未进入平销阶段。由高端市场起步,如今勇闯主流汽车市场的极狐品牌能否借新车维持增长势头,仍待消费者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