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三季度净亏10.72亿欧元电动车战略为何让巨头陷入困局?

德国大众集团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可谓一个大写的“糟心”,净利润竟然直接滑落到了负10.72亿欧元。从亮眼的德系汽车标签,到如今赔本赚吆喝的境地,让我们不禁感慨车辆都电动了,大众也“带电了”,但这电似乎有点亏。

大众三季度净亏10.72亿欧元电动车战略为何让巨头陷入困局?-有驾

财报里那惨不忍睹的数据背后,还藏着大众的多重焦虑。“低利润率电动车产量增加”被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列为业绩走弱的重要原因。这句话翻译过来很简单想站在电动车赛道迎风飞翔,结果却被风吹得满面沙子。电动车这条道不是好走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一个比一个高,谁能想到大众这匹狼竟拖着满车负重上路,想跟特斯拉和蔚来一决高下,搞得自己一身狼狈。

除了电动车的成本压力,大众还被“额外负担”压得喘不过气。你瞧这账单上写着的75亿欧元额外支出,那可不是小数字。这笔钱咋花的呢?美国关税,保时捷产品战略调整,还有商誉以及公司价值减记——一个个名词看得人脑袋都大了,直呼“这钱花得忒不值!”更别提那令人头秃的美国市场,关税的飙升直接拦住了销量,年终账本可能还得再添个50亿欧元的压力。这操作,简直让人想为大众打电话送杯枸杞杯。

当然,也不能说大众就全线溃败。财务官倒是表现得很“冷静”,表示如果剔除那些额外费用,前三季度的利润率还能保持在5.4%。这跟惨得不能再惨的净利润相比,确实算是聊以自慰了。可是咱们呢?咱们消费者对它的期待可不仅是“尚可”二字呀。高端品牌保时捷的产品调整,即使再艰难,也不能掩盖其市场号召力降低的这份尴尬。从高端到电动,大众这是两头理想化,却没撑住现实的压力。

其实,大众的困境能带给我们的启发还在于它所处的大环境。全球经济形势不稳,美国的关税政策一个比一个苛刻,再加上电动车行业激烈的厮杀,谁能稳住脚跟,大多靠的是狠心研发、精细算账。问题是,作为老牌汽车巨头,大众显然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有点手忙脚乱了。归根结底,转型要烧钱,零部件贵、研发费高、服务升级也得花,汽车二字如今更像是个“砸钱产业”。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糟心克星到底怎么破?有一招是显而易见的挖掘新市场。摆脱关税困扰,用全球化布局去平衡风险。中国市场的大众表现尚可,但显然还得进一步提高吸引力。尤其在电动车领域,已经被各路新能源品牌抢占了先机,大众要想和魏晓蔚来们过招,得从端到端,好好琢磨出什么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电动车方案。否则,就算全球能卖出去再多的车,也难逃财报亮红灯的命运。

股民或许不会开心,但吃瓜群众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大众这场“电动车折戟记”,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倒是个提醒买车的时候,你真的能分清哪辆车真环保、哪辆车假省钱吗?造车的商家会不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分分钟涨价割韭菜?至于家庭炒股的大叔大妈们,大众此时的股价表现,还是不要太着急拿钱去试水了。

电动车赛道才刚刚烧起这一波火,想来各家车企都少不了继续拼命。大众的挣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巨头的前车之鉴呢?亦或者它会像“逆风翻盘”的少年般,最后用数据啪啪打脸质疑者?也许时间才有答案。只是到了那一天,咱们是继续吃瓜,还是陪着大众一块儿哭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