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手铐跑路:这届新能源车企还能有多癫?

讲真,看到香港那位18岁外卖小哥戴着铐子从医院跑路的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法治社会震撼,而是觉得这哥们儿简直是为今天的新能源车圈量身打造的代言人,属于是本色出演了。

一个年仅18,没驾照,没保险,开着一辆移动的毒品超市,一头创上灯柱子。这画面,你把那个小哥的脸换成任何一个新势力CEO的PPT脸,把车里的K粉冰毒换成“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AI大模型”,你会发现毫无违和感。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在干一票大的,谁也别说谁。这根本不是做生意,这他妈是上赌桌!

过去大家是怎么卖车的?讲品牌,讲历史,讲传承,讲一个螺丝的匠心。一套流程下来,跟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差不多,主打一个体面。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车圈,特别是新能源这块,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而是黑暗森林,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体面?体面值几个钱?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不讲武德,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你看这位邓姓小哥,撞车后第一反应不是打120,是摇人。这操作,简直是新势力融资的典中典。车子(项目)撞墙了(快黄了),怎么办?赶紧给投资人打电话,再拉一个兄弟(接盘侠)进来。结果他叫来的黄某,刚到现场就被警察叔叔逮个正着,双双喜提银手镯。这不就是B轮融资拉来了C轮,结果发现整个项目从根上就是违规的,最后投资人跟创始人一起进去踩缝纫机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最精髓的,还是这位小哥在车里塞满的全套家伙。冰毒、K粉、可卡因、大麻花,甚至还有时下最流行的依托咪酯烟弹。这叫什么?这叫“用户全场景覆盖”。他根本不在乎你喜欢哪个口味,他的逻辑是,我把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刺激玩意儿,一次性全塞给你,用量大管饱直接把你干懵。

这不就是现在某些车企的配置逻辑吗?冰箱彩电大沙发只是开胃菜,现在恨不得把KTV、按摩房、甚至ICU都给你搬车里。他们不相信品牌玄学,他们只信奉一条真理:大力出奇迹。只要我的配置单长得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只要我的价格低到让同行看了都想连夜报警,那用户就会用脚投票。什么品牌忠诚度?什么驾驶质感?在“骨折价”和“顶配拉满”面前,都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有些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戴着手铐跑路:这届新能源车企还能有多癫?-有驾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一开始也对这种“堆料”行为嗤之以鼻。我觉得开车嘛,核心还是三大件,是人车合一的沟通感。但后来我悟了,是我太天真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大部分人,他们买车不是为了信仰,是为了爽。一次性的,即时的,强烈的爽。就像邓小哥的客户,他们不需要知道可卡因的化学式,他们只需要知道这玩意儿劲儿大。

戴着手铐跑路:这届新能源车企还能有多癫?-有驾

而这位小哥最神来之笔的操作,是在医院里戴着手铐跑路。这简直是行为艺术的顶峰,把“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完美诠释了某些车企的心态:虽然我的财报已经亏得底裤都不剩了(戴上了手铐),虽然我的技术路线被证明可能是个坑(被警察带走),但我还能演,我还能跑。

假装肚子疼,这是什么?这是开发布会,声泪俱下地讲创业故事,讲用户梦想。甩开警察跑路,这是什么?这是宣布开启新一轮战略转型,进军飞行汽车或者脑机接口,用一个更大的饼来掩盖脚下这个坑。至于手上那副明晃晃的手铐,那不叫手铐,那叫“通往成功道路上必要的枷锁与磨砺”。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修改人类行为学模型。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企比作毒贩子好像有点过分了,但你仔细想想,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儿,是不是一模一样?大家都在无证驾驶,都在疯狂超速,车上拉着的,是一车随时会引爆的未来。供应链?那是后厨的压缩毛巾,一泡水就显得巨大无比。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上的大爷躺得够快,你的代码写得再牛逼,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在这场大型荒诞剧中,最后谁能赢?不是那些西装革履、言必称长期主义的“正规军”。而是像邓小哥这样,敢于在悬崖边上反复横跳,甚至在戴上手铐之后,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研究怎么开锁,并且还能跑出百米冲刺速度的“癫子”。

因为在这片规则正在被重塑的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本身就不需要逻辑。就问你怕不怕?

戴着手铐跑路:这届新能源车企还能有多癫?-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