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摩友老张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闻推送,手指重重敲在桌上:"又延长三年! "他的川崎Ninja400刚买半年,原本盼着今年禁摩令到期能骑着进三环上班,如今只能继续挤地铁。 这张价值4万元的铁皮,在车库里吃灰的日子还得持续到2028年。
8月1日,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的通告像盆冷水泼向摩托车圈:2022年的限摩政策再续三年。 绕城高速内依旧禁止150ml以上排量摩托驶入,三环内和高新区还是那张薄薄的入城证说了算。
想骑车进城要么买天价入城证,要么冒着被罚的风险闯关。 交警给出的理由很官方,"政策连续性需要",毕竟《成都市摩托车管理规定》正在修订,总不能出现管理真空。
摩友们想不通,在金牛区摩托车俱乐部,三十多名车主联名写了公开信:"我们考驾照、买保险、戴头盔,比满街乱窜的无牌电动车守规矩多了,凭什么被当成危险分子? "
他们的账本上记着两笔损失:通勤时间从骑车25分钟变成地铁50分钟,周末跑龙泉山看桃花的乐趣也被剥夺。 隔壁重庆把摩托车玩成了城市名片,西安解禁后高峰期拥堵指数直降36%,深圳都给2.8万辆新能源摩托开了绿灯。
支持禁摩的声音同样响亮。 住在二环边的李阿姨举着手机里的投诉记录:"上个月抓了30多个炸街党! 半夜轰油门,谁受得了? "她的数据来自交警通报:今年全市查处摩托车违禁入城4.8万起,非法改装622起,三环外居民投诉飙车扰民的数量是解禁请愿的两倍。
交管部门担心的是管理成本,成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640万辆,电单车超500万辆,再加摩托车的执法压力,电子警察都得超负荷运转。
魔幻的场面出现在街头,武侯祠大街每天跑着数百辆电动摩托车,时速轻松突破60公里。 这些挂着假绿牌的"电轻摩"不用驾照、不戴头盔,后座载着三人照样闯红灯。
两公里外的检查站,交警正拦下辆手续齐全的铃木GSX250R:"同志,您排量152毫升,超限了! "这种荒诞源于政策漏洞:现行法规把电动摩托车划入"超标电动车"模糊地带,而燃油摩托却被精确到毫升的排量线卡死。
其他城市的解法或许值得参考,广州给快递车发"绿色通行证",深圳用噪音监控抓炸街党,昆明在非高峰时段开放摩托通行。
同属山城的重庆,也靠严查改装车维持秩序,不是全城禁行。 技术手段也在进步:珠海用GPS电子围栏锁死超速车辆,西昌推行违章积分制,初犯教育、累犯禁驾。 这些案例被《半月谈》总结成标题,"摩托车可以是交通益生菌"。
入城证黑市暴露了更深层矛盾,目前流通的2000多张入城证,早已被黄牛炒到8万元。 在摩友群里流传着段子:"买证的钱够买辆杜卡迪,可杜卡迪又进不了三环。 "西宁成为2025年全国首个解禁摩托的省会时,成都的延长令让俱乐部老板王伟关了店铺:"三年又三年,等不起了。 "他仓库里积压的30辆川崎,即将运往云南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