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

9月30日,一场“重拖”出海的盛宴在烟台港登场。100辆中国重汽重卡整齐排列,气势如虹,整装待发,目标直指沙特。随着这批车辆扬帆开启旅程,中国重汽成功刷新9月重卡出口量纪录,单月出口突破1.5万辆,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重汽继续巩固重卡行业的王者地位,也标志着国产重卡“走出去”的甜蜜果实,又多了一颗。

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有驾

提到中国重汽,就不得不谈它21年的海外征途。用一句话概括,这家企业早已不满足于“国门之内的风光”,而是志在全球,高调发力海外市场。数据能说明问题——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重汽整车销量达到33.5万辆,同比增长22.8%。其中,重卡出口销量更是超过11万辆,比去年同期猛增24.5%。目前,中国重汽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商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种成绩,足以令其他车企羡慕得直跳脚。

那么,问题来了在竞争空前激烈、壁垒层层加固的国际市场,中国重汽是靠什么一路突破障碍,始终立于潮头呢?

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有驾

首先是“底子硬”。你能看到,它的生产效率堪称惊人每月重卡产能最高能达3万辆;工厂里自动化水平拔高到“黑灯工厂”的水准,人工都省了。要追求稳定,“前端”得保质保量;要保证交货,“后方”得无限量供得上。比如,国庆节前夕,一位非洲客户紧急求援需要车辆。任务一下达,工厂就开足马力,24小时连轴转搞定生产,做派堪比万事不求人。

然后是“服务贴心”。重汽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本地”。他们不仅为客户提供重卡,还把售后服务站、配件中心、仓库开到了海外,为每一个环节都定制度身定做。针对当地气候和使用习惯研发产品,对于维修和驾驶难题,直接派人上门手把手教技术。这完全是贴身服务的典范,堪称“重卡中的‘贴心小棉袄’”。

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有驾

再者,顺应时代大势,新能源领域也不能落后。对于中国重汽而言,不创新、光靠红利吃饭无异于等着市场淘汰你。于是,他们不仅在传统市场上深耕,还大力研发新能源领域的整车、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今年来新能源整车销量飙涨了300%。看得见的是数据,看不见的是这背后烧掉的研发经费——未来五年,他们甚至计划投入40亿美元进行技术升级,这钱可不是小数目,分分钟烧成“总统山”也要为全球用户送去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最后还有“内外联动”的灵活策。作为山东重工集团的成员之一,中国重汽深谙“单兵作战不如抱团取暖”的道理。从供应链资源的联动共享到协同开拓国际市场,他们与其他兄弟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在国际舞台上打造出了一张更大的山东制造名片。不仅如此,他们还努力扩大“朋友圈”,今年在利比亚创建了首家体验式展厅,还计划开设配件中心库和KD工厂,全面进入沙特市场的同时,不忘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原来,“赢得民心”的方式还能这么玩,莫不是学了汉唐的风范吧?

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有驾

看到重汽的步步为营,吃瓜群众突然悟了,何谓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一边敢于下深海、一边还得上节点,什么都不能“放空”。且看重汽,早就跨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赛道,进入了组织能力、技术创新、本地化深度等更远更广的竞技场。它不仅追求产量,更注重长期价值;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从实干中去寻找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己做得硬气,用产品和服务说话,是出海的大道理。

对于掀起行业发展浪潮的中国重汽,我们有足够理由充满期待。正如他们大会的主题“奔向未来”,重汽早早做好了筹备,力争到2030年实现重量级目标出口达到重卡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们对绿色制造、智能驾驶、本土服务的无尽追求。

中国重汽单月出口1.5万辆重卡,解锁全球化成功秘诀-有驾

但愿,这一次的出海,让世界各地能更加真切地发现“中国制造”的魅力,看到中国企业扎根国际市场的执着身影。问题不在于企业能不能从本土突围,关键是再出发之路上,我们是否已经为未来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