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刷到一个大姐的视频,开了半年自己改的床车,回来二话不说,直接抡起锤子和锯子,把自己之前的心血给砸了,推倒重来,进行第二次改装。我当时就悟了,所谓的新势力造车,天天在发布会上喊的那些“用户共创”、“用户定义”,本质上都是在搞一种汽车界的装修外包,而且还是甲乙方颠倒的那种。
这事儿特魔幻。你以为的用户共创,是车企的设计师跪在地上,拿着小本本,听你讲你想要个什么样的杯架。但实际上呢?是车企先把一个他们自认为完美的“精装修样板间”推到你面前,告诉你这是最牛逼的、最懂你的。然后你,用户,花几十万真金白银买回来,在里面过日子。过了半年,被现实的铁拳一顿毒打,被酱油瓶没地方放、充电线永远不够长、孩子的尿布只能塞门板里这些破事儿折磨到精神崩溃,然后你才明白,这个样板间,设计师他自己一天都没住过。
那个改装床车的大姐,就是最真实的“用户共令”。她第一次改装,肯定也是满怀憧憬,觉得这柜子不大不小刚刚好,这布局充满了生活的美学。结果呢?出去浪了6个月,风餐露宿,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她发现原来那个精巧的小柜子,连个大点的电饭锅都塞不进去;那个“美学转角”,实际上是浪费空间的典中典。所以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掀桌子。对自己过去天真的设计理念,进行了一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闪电战。
这哪是改装啊,这是修仙渡劫。第一次改装,是“炼气期”,凭着一股热情和想象力乱搞。开出去的半年,就是在渡天劫,被各种“妖兽”(不合理的储物空间、反人类的插座位置)追着打。半年后能活着回来的,都是元神受到了重创。这第二次改装,才是真正的“筑基”,把那些花里胡哨、不切实际的玩意儿全都砍掉,只留下最核心的、被现实拷问过的功能。加大,加大,再加大。加宽,加宽,再加宽。什么美学?去他妈的美学。老娘要在车里涮火锅,你给我谈线条感?
讲真,我作为一个天天跟各种车打交道的中年人,我看现在新势力的发布会就想笑。一群西装革履的精英,站在PPT前,告诉你他们的智能座舱能让你在里面看星星,他们的自动驾驶能解放你的双手。我心里就一个问题:我能在你这车里,舒舒服服地换一双被雨水浸透的臭袜子吗?你那个号称有NPU算力的中控大屏,能帮我找到地方挂一条刚洗完还没干的毛巾吗?
不能。但他们会告诉你,我们有OTA。诶,这个逻辑就非常鸡贼。他们把一个半成品卖给你,美其名曰“持续进化”。你今天发现的傻逼设计,不是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明天我给你OTA一下,修复一个你从来没用过的APP的BUG,然后告诉你“你的车又升值了”。这套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太会玩儿了。
现在所有的新势力,本质上都是一个大型的移动草台班子。他们不是在造车,是在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实验的核心课题是:一个产品的设计,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脱离真实的生活。他们把用户当成付费测试员,把马路当成测试场。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不在特斯拉的FSD,在中国山东的“老头乐”。你让任何一个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去高峰期的城乡结合部菜市场跑一圈,各种逆行的老头乐能把它CPU直接干烧了,算法当场就得皈依道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那个逆行还对我按喇叭的大爷是不是就是我的创造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某些品牌玄学。比如特斯拉。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懂。你会买特斯拉,根本不是因为它内饰好,空间大,或者做工精良。你买它,就是因为它叫特斯拉。它的所有缺点,在你眼里都会被合理化成一种“极简主义的偏执”。那个雨刮器都能在屏幕里调的设计,换任何一个别的牌子,设计师的祖坟都得被人刨了。但在特斯拉上,这就是“颠覆传统”、“不被定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不是在买一个工具,你是在捍卫一种信仰。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把车换成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是一模一样?刚毕业的你,做的简历跟PPT一样漂亮,对工作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干了半年,被老板和客户混合双打,你才发现,那些“职业规划”、“公司愿景”都是虚的,能准时下班、报销不被卡才是硬道理。
所以你看,理想为什么能成?因为它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聊什么驾驶乐趣、科技美学。理想不装了,摊牌了,它造的就不是车,是一个移动的家,一个能让丈母娘闭嘴、让老婆满意、让孩子不哭不闹的“带轮子的压缩毛巾”。它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最庸俗、最直接、但也是最刚需的东西,简单粗暴地塞给你。同行看了也得傻,这不就是装修公司吗?是是是,但人家就是把装修公司干的活儿干明白了。在别人还在纠结悬挂软硬的时候,理想在研究第二排的小桌板怎么才能让孩子写作业不晃。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牛肉给的还没以前多,人心不古啊。
所以,那个抡起锤子砸自己车的大姐,她才是所有车企都应该供起来的“产品经理之神”。她没有PPT,没有KPI,她只有被生活毒打出来的经验。她的每一次切割、每一次改造,都是对那些坐在恒温办公室里、靠用户调研报告来意淫用户需求的所谓“精英”们最响亮的耳光。这帮人到底懂不懂生活啊!
最终,决定一个产品生死的,从来不是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而是无数个像“今天下雨了湿衣服没地方挂”一样,卑微、琐碎、但却无比真实的瞬间。所以别听他们吹什么智能、什么科技了。真正决定一辆车好不好的,是你能不能在堵车堵到心态爆炸的时候,在后座安详地吃上一碗泡面。
能,就是好车。
不能,就是工业垃圾。
就这么简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