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烂尾楼,但你知道烂尾车吗?光是哪吒汽车,车主就已经超过了40万。今年夏天,哪吒汽车正式启动了破产程序,这些车主们就要一起面对质保到期、配件难找,甚至车损保险都被拒理赔的尴尬局面。
这么多烂尾车主,基本可以归咎于新能源汽车的“营销通胀”现象。这个说法不是别人发明的,而是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提出来的,他曾透露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按照公开的订单数据算,汽车的营销总量竟然超过了1亿辆。
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车企倒闭和破产,全国烂尾车主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了百万。
未来,这些车主的汽车该怎么处理,成了个大问题,要不要修?至于新能源车的市场通胀,大家猜测啊,可能会通过各种促销手段逐渐缓解。
烂尾车主事实上已被抛弃
有些事情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买车这事儿,倒真得跟着大伙儿的节奏走,也就是选那些牌子响亮的汽车,或者说买比较知名的品牌。近几年新能源车特别火,市场上冒出了一堆新品牌,很多人也选择了这些新品牌,可偏偏没太留意到其中的风险。
等到有人意识到风险的时候,像哪吒汽车这些企业早就走到了破产程序里了。公司都倒闭了,可车还能开,那将来几年的话,这些还能跑的汽车,怎么保养修理啊,估计得费点心思啦。
不少烂尾车主都抱怨说,4S店早就没有配件了,想维修的话只能跑到修理厂自己掏钱,更别说有些车的零配件根本买不到。
拿哪吒汽车说事,今年以来,好几个城市的4S店都停业了,即使那些还坚持开的点,也无法为车主提供维修或保养这类的售后服务。换句话说,这些车主的汽车已经变成了“三不管”的产品。
车主们只好靠自己凑在一块,组成互助群,或者在网上发帖来求援,不过说实话,他们能做的也就那么点事,力量有限。
比方说哪吒汽车之前曾经答应车主们终身免费试用5G流量,可现在它的车联网系统都不再运营了,车主们根本没法远程控制车辆,车内那些连接功能也全都用不了,真是不错的讽刺啊,车主们反倒得自己掏钱买流量才行。
更麻烦的是,车辆根本没法进行维修保养。车企倒闭停产后,之前授权的维修店都关门了,企业曾经做过的那些承诺都变成了空话。早些时候倒闭的威马汽车,车主们早就提前体验过各种麻烦了。
烂尾车的车主基本上算是被抛弃了,那些已经停产或者正走向破产的公司,原本的质保体系都快塌了,合作的哪些项目也早就不见了。就拿哪吒汽车来说,这个月车主们都收到了车联网服务终止的短信提醒。
既然企业都彻底放弃了这些车,车主们是不是只能忍气吞声呢?对于这些烂尾车的维修保养,大家又该怎么折腾才合适呢?
维修是找不到门的
汽车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可不是无的放矢的呀,因为每个品牌的设计、结构和用到的零配件都各不相同。正因如此,售后服务必须得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大牌车企通常会自己搭建服务网络,或者和行业里的其他企业合作,搞个联盟佐证。这样一来,车辆售出后的维修和保养才更有保障,顺顺当当地进行。
企业一旦倒闭,之前的承诺自然就难以兑现了。而且,行业里的合作伙伴也会放弃这个品牌的相关业务,毕竟企业都已经不在了,想要继续维护业务,有时候找不到配件都成问题,帮消费者修车就更谈不上了。
一些卖不掉的二手车车主跟采访记者说呀,很多汽车品牌在售车的时候曾经吹过终身保修的牛皮,这也成了它们吸引客户的一个卖点。不过如今,这些承诺全都变成了空话。
一些卖不掉的二手车车主跟记者聊呀,现在这些烂尾车连正常的检修和养护都不行了,正规的4S店根本不敢接他们的活儿,所以他们只能去那些私人的修理厂搞维修,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保障。
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就更尴尬一些了,它们的日常保养和维修次数要少得多。比如说,燃油车还得定期换机油、换一些零件啥的,但新能源车在买到五六年内基本上不用怎么修的。
这样一来,大部分社会上的独立修车铺子主要还是搞燃油车的维修和保养,做新能源车保养的汽修厂就少得可怜。
再加上,新能源车市场里竞争挺激烈,不少厂商会专门盯上4S店,这就造成了一种封锁,不管是在生意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影响。所以那些自己开的汽修店,没必要冒风险去接自己不太懂的业务。
因为一些汽修厂如果没有跟车企合作,也没有拿到相应的资质,想专门搞新能源汽车维修,投资得超过500万,有的甚至还要破千万,小厂子根本扯不动这些前期费用。而且,回报周期长,风险还不太好估摸,结果让不少汽修厂老板都干脆选择绕开新能源汽车这块。
这样一来,那些烂尾车的车主就更得不到保障,车企已经倒闭,汽修厂也懒得接这类维修和保养的活儿,局势一下子就变得挺复杂。即使有些汽修厂接了订单,维修和保养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收费也不够透明。
因为烂尾车的车主处于弱势地位,根本没有议价的筹码,即便维修费高得吓人,他们也只得忍着接受。结果,很多烂尾车主在维修和保养上都吃了不少亏。
不宰你宰谁?
烂尾车维修起来挺棘手的,所以一些小型的汽修店就会趁机宰客,不过有时候也是没办法。一个车主跟记者说,他的汽车动力电池主板出了问题,他去汽修厂问维修价,老板告诉他,拆开电池查问题得花一千块。
这已经不算是宰客了,简直是把顾客给吓跑。站在汽修厂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跟燃油车完全不一样,一旦出了问题,后续引发的麻烦可是大得很。
这名车主后来跟汽修厂达成了个临时的协议,不过他又反悔了,觉得对方开出的6000元价格太贵,于是转头找了外地的一家汽修店,最终把价格谈到4000元。但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这个报价不太合理。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老车主遇到点小毛病,就自己上网买配件,然后再带到维修店修。这样挺划算的,比如换个轮胎轴承,如果全交给汽修厂搞,差不多得花500块左右。
要是车主事先在网上买了配件,只让修理厂帮着出点工钱,整个花费大概也就200块左右,比起全包修少了一大半还多。碰到这种事,许多跑偏的车主只好互相帮忙,寻找方法,有些还直接在网络上找教程,自个儿动手修车。
主要的困扰在于,一旦有些车企倒闭,零件根本就买不到,不过也不能说全没有配件。
一般来说,部分车企倒闭之后,很多原厂配件还会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哪怕没有完整的售后体系,一些汽修店也还能在市场上找到配件。
还有一些配件是从那些倒闭的4S店流出来的,这些店铺在开张的时候会提前储备一些零件,如果没有用完的话,这些零件也会重新回到市场上流通。
最后一批零配件是来自于报废车辆的拆解件,这些零件的数量和品质都比较繁杂,几乎没有什么保障可言。
总的来说,汽车的维修和保养确实挺重要的,理应建立更健全的体系,但市场上也有个客观规律,就是那些倒闭的车企和品牌根本没机会重新进入到这个流通体系,只能逐渐被边缘化,毕竟,市场运转也得花钱。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真正关键在于新能源车在过去十年里的那种疯狂扩张,就像开头说的一样,哪怕在营销方面也变得越来越虚浮、炒作。
一亿销量的数据是怎么吹出来的?
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提到,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量来算,年销量都超过1亿台了。不过实际情况是,今年1到8月份,全国乘用车的总批发量大概是1793.4万辆,零售总数则是1469.8万辆。
那么这个1亿辆的数字到底哪来的呢?实际上,各个车企一发布新车型时,都会宣扬所谓的“订单喜讯”,有些甚至声称一小时的订单能破万,三天的销售就能超过10万辆。如果这些数字都是真的,没有水分的话,那市场上几乎所有车型都算是“热门爆款”了。
原来啊,这些数字其实并不代表真正的订单转化率。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车型的小订单里面,存在盲目跟风、冲动下单的情况,而这类订单的实际转化率只有十个百分点左右。
就是说啊,假如一款新车有10个下单的人,最终能真正拿到车的人可能才只有1个。不过,有些车企把最开始的下单数都算到销售额里,这样一来,车辆的营销数据就看起来特别亮眼,数字也就越夸越大。
不少行业内的人都觉得这种做法不太靠谱,因为就像通货膨胀一样,搞得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数据看起来特别高,但实际卖出去的车并没有那么多。结果呢,最后也难以向市场和消费者交代清楚。
眼下正值风口期,企业的盲目跟风最终也会波及到消费者,有些人一看行情火热就盲目买单,却没留意到整个市场还会经历激烈的洗牌。等到一些车企被“洗掉”,买那些车的消费者最后也只能成了烂尾车的车主。其实导致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太过盲从,缺乏理性。
结语
到今年5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总数差不多已经到149万家,而去年前4个月新增的企业也差不多有13万家。这些企业里边可不是全都做汽车生产的,很多其实是一些相关产业的公司,主要负责帮车企生产零配件或者提供配套服务。
在这么大规模的发展趋势下,一旦市场从增长阶段走向存量竞争期,必然会有不少企业被淘汰掉。只要这种情况出现,烂尾车的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
所以说,热闹的年代别光看热闹,还得琢磨一番汽车到底咋样,还得看看它的品牌究竟咋样。要是不有这个意识,买到烂尾车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要是车主手头宽裕,那就另当别论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