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1小时20万订单?揭开车企订单背后的真实套路

新车1小时20万订单?揭开车企订单背后的真实套路

前儿刷短视频,又刷到某新势力发布会,主持人扯着嗓子喊“1小时订单破15万!”,弹幕里全是“这车稳了”“闭眼入”的留言。我盯着手机直乐——这戏码我见多了,当年某7上市那会儿,不也整“24小时大定十几万”的噱头?结果呢?一年后换代清库存,总销量还不如首日的“订单数”。

新车1小时20万订单?揭开车企订单背后的真实套路-有驾

咱先唠唠这订单咋来的。现在车企发新车,找广告公司提前俩月做方案是常规操作。从预热海报的“神秘数字”到直播间的“限时锁单”,从KOL的“必买清单”到粉丝群的“接龙造势”,整套流程跟拍电视剧似的。我有朋友在广告公司待过,说他们接车企单子,第一项就是“设计订单峰值”——1小时20万、24小时30万,这些数儿不是拍脑袋定的,是按车企预算和预期传播效果倒推出来的。就像卖包子铺搞“开业前三天买一送一”,不为真赚多少钱,就为排大队上热搜。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几年前那款“现象级”新车。当年发布会现场,CEO举着“24小时大定12.8万”的电子屏转圈,媒体标题全是“颠覆行业”“国民神车”。我有个亲戚当天就交了定金,说“这么多人抢,不买肯定亏”。结果呢?等了小半年提车,销售跟他说“您这订单排到第三批了”,再后来看乘联会数据,这款车上市一年总共卖了不到10万台——您猜怎么着?首日“订单数”都比全年销量高。后来才知道,那12.8万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内部员工“刷单”,还有两成是4S店为了拿返点凑的“虚假订单”。最绝的是,有车主翻出合同,发现自己签的“大定”协议里,居然写着“最终解释权归车企所有”,合着这订单就是张白条。

反观比亚迪,人家玩得实在。这些年看比亚迪新车发布,从来没见他们晒过“1小时多少单”“24小时破纪录”。问过在比亚迪工作的同学,说他们把订单量当商业机密,连内部销售都只能看到区域数据。“要是晒出来,客户肯定催着提车,交付周期一拉长,口碑反而受影响。”同学原话是这么说的。乍一听好像少了点“爆款热度”,可你看比亚迪的销量报表,从秦PLUS到汉EV,哪款车不是“低调上市,闷声卖爆”?老百姓买比亚迪,图的不就是个踏实吗?

说白了,订单这事儿就像相亲时的“口头承诺”——你说“我有房有车”,不如把房产证、行驶证往桌上一摊;车企说“订单火爆”,不如把交车停车场拍段视频。现在网上总说“消费降级”,我看不是老百姓没钱花了,是大家越来越精了。以前信息不对称,你说啥信啥;现在手机一搜,销量数据、车主口碑全出来了,虚头巴脑的东西根本藏不住。

前两天跟小区里的老周聊天,他刚换了辆新能源车。我问:“咋没选最近炒得火的那款?”老周撇撇嘴:“我去看过,销售说‘订单都排到明年了’,结果我在车管所查了下,上个月这款车全市才上了500块牌。我要是信了那‘1小时20万’,不得当冤大头?”

您说,买车图的是个啥?不就图个开着踏实、用着省心吗?那些靠“订单泡沫”堆起来的“爆款”,最后还不是得靠真本事说话?

经典语句:真话不说满,假话全不讲;销量不掺水,口碑自然香。

内容调用资料信息网站名称:乘联会公开数据、某新势力品牌20XX年新车发布会现场报道、汽车垂直平台车主口碑论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