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

你听说过专用车道这回事吗?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上周,我去天河区跑了一趟差事,干完活正准备叫车回家,结果打开地图,注意到大观南路那几段路边多了些新鲜玩意儿。定睛一瞧,原来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相关的标志牌、道路标线。仔细琢磨了一下,猛地想起来,广州计划在比赛期间开设专用车道,不少路段已经早早准备起来了。

这两条线的形式有点特别,和日常的“双黄线”“虚线”不太一样。左侧的专用车道保留原样,而新设专用车道的右侧,却变成了黄白相间虚线。乍一有点迷糊,后来专门问了交警部门的王警官,这才搞清楚:上了专用车道的车,基本是赛事保障车队,其他车辆可不是想走就能走。至于细节,比如哪条道路什么时候可以通行,还是得掰开讲。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这些专用车道的来头

实际上,为了保障接下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的交通顺畅,广州设置了总长61.9公里的17条专用车道,把白云机场、驻地酒店、各比赛场馆连接起来。很多道路大家都熟悉,比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往CBD的机场高速,或者大观路、奥体路附近,这次统统划进了规划里。但是车道不是一天到晚敞开着的,而是只会分时段启用。连接机场和驻地酒店的线路,时间主要定在早晨7点半到晚上7点半,为赛事相关车辆提供快速通行保障。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这一点吧,细想也合情合理。全运会一来,哪里重要?运动员、工作人员、赛事媒体需要准时赶场,用车流保持赛事节奏,让人流物流都通顺了,这才是重头戏。咱们普通市民,虽然偶尔会觉得这新规给人添麻烦,可放宽心态为了这场全国规模的体育盛会,有些调整总归是值得的。

说个题外话,这次“分时段”的安排,还算贴心。既避免了全天占道,也能在大部分时间尽量让社会车辆正常通行。小道消息称,交警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专用车道的使用规则,就像给大家留了一扇“窗”。不过说实话,这种‘宽容’也不能太当真,比赛期间对哪些车可以使用专用车道有严格规定,可别不小心自个儿压到线,那可得吃罚单,最多罚150呢。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顺便聊聊,我问了当地的司机师傅,这些线路设置得得劲不?把专用车道画在道路右侧,很多时候还会兼顾公交车的通行。像大观南路这样的主干道,比赛相关车辆能顺畅过来,公交车也能维持现状。至于咱们社会车辆,有些特殊情况还是可以借道的。比如公交专用车道在右侧的话,大家借道右转出了辅道也行,但前提是得小心避开赛事车辆,别耽误人家正事。这样操作下来,路段看起来规整又井井有条,平时挤得要命的一些路段,好像没那么“炸锅”了。

还有个亮点吧,就是“首违免罚”政策。简单说,就是让市民过渡适应这条新规则,赛会启动后的前三天,违反专用车道管理规定的话只作警告和教育提醒,不罚款。这给人一种更柔性管理的感觉,像是心理建设的“前奏”,挺高情商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是一天内不同路段、时段的多次犯规,那还是得按规定处理。这属于从宽到严的变通,倒也体现了“管理+服务”的底层逻辑。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你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这件事

有朋友会问:这一路画得风风火火,咱们普通市民的出行体验受影响,值得吗?每次遇到涉及大型活动的交通管制,这样的质疑套路都不少。其实这事情是个平衡的艺术。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举办国家级的体育赛事,毫无疑问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未来发展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于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有这样的机会显然是难得的,相关部门自然要费点心思下功夫。专用车道能不能像“临时VIP通道”一样起到真正效果,取决于细节调整,“分时段、借道通行”的机制试图给予市民一个弹性缓冲带,减小对社会影响。而回头这不正是一次尝试和解决类似问题的机会吗?就跟许多赛事之于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类似,这也是变通的一种升级,可能我们要适应的并不是单单“专用”,而是未来一座城市的更多现代治理方式。

下次你路过这些线新设的专道,遇上不得不绕行的时候,心里不如多宽慰一句:大家都是为了做好自己的事,向好望一步。

当专用车道遇上分时限行:广州交通新策,挑战你的认知边界!-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