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车主买 SUV 后都会疑惑:上牌时填 “小型轿车” 还是 “小型客车”?限行政策里 SUV 跟轿车待遇一样吗?其实很多人混淆这三个概念,是因为没搞懂 “法规定义” 和 “日常俗称” 的区别。今天用大白话讲清 SUV、小型轿车、小型客车的分类逻辑,再说说分类不同对用车的实际影响,帮你避免办手续、买保险时踩坑。
先搞懂法规定义:SUV 既不是小型轿车,也不是 “单独的小型客车”
首先要明确:根据国家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SUV、小型轿车、小型客车属于不同的分类,核心区别在 “车身结构” 和 “用途设计”,跟我们日常说的 “大小” 不是一回事。
小型轿车:“载人为主,结构紧凑”
法规里的 “小型轿车” 特指 “车身结构为封闭式,车顶(不含天窗)为固定式,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及随身物品,且核定载客人数不超过 9 人” 的汽车。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见的 “三厢车”(比如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或 “两厢车”(比如本田飞度、欧拉好猫),特点是底盘低、车身矮,设计核心是 “个人 / 双人代步”,载物能力只是附加功能。
关键判断点:车顶不能拆卸,座位都在前后轴之间,没有专门的 “越野” 设计(比如高底盘、四驱),核定载客≤9 人,且车长一般在 4.3-4.9 米之间(属于 “小型汽车” 范畴,挂蓝牌)。
小型客车:“范围更广,包含但不限于轿车”
很多人以为 “小型客车” 就是 MPV(比如别克 GL8),其实法规里的 “小型客车” 是个 “大类”—— 指 “核定载客人数不超过 9 人,用于载运人员及随身物品的汽车”,小型轿车其实是小型客车的 “子类” 。除了小型轿车,像 7 座 MPV(比如本田奥德赛)、5 座小型 SUV(比如哈弗 H6),只要核定载客≤9 人,都属于 “小型客车” 范畴。
简单理解:“小型客车” 是 “大筐”,里面装着 “小型轿车”“小型 SUV”“小型 MPV” 这几类车,核心判断标准只有一个 ——“核定载客≤9 人”,跟车身结构(三厢、两厢、SUV)无关。
SUV:属于 “多用途乘用车”,是小型客车的 “特殊子类”
法规里没有 “SUV” 这个正式分类,它的官方名称是 “多用途乘用车”—— 指 “车身结构为封闭式,具有一定越野能力(比如高底盘、四驱可选),核定载客≤9 人,且兼顾载人和载物功能” 的汽车。也就是说,SUV 虽然属于 “小型客车”(因为载客≤9 人),但跟 “小型轿车” 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关键区别:SUV 有专门的 “多功能设计”—— 比如 180mm 以上的离地间隙(比轿车高 5-10cm)、可放倒的后排座椅(载物空间更大),部分车型带四驱系统(能走轻度烂路);而小型轿车的设计核心是 “舒适代步”,底盘低(一般 120-150mm)、载物空间固定(后备箱不能拓展太大),几乎没有越野能力。
核心差异:从 “用途、结构” 看三者怎么分
搞懂法规定义后,日常选车、用车时,通过 “三个维度” 就能快速区分,不用死记硬背标准:
用途设计:“代步为主” 还是 “多功能为主”
小型轿车:100% 为 “代步” 设计,后排空间够坐人,但载物只能靠后备箱(容积一般 300-500L),不能放太高、太大的东西(比如婴儿车要折叠),适合单身、情侣或三口之家日常通勤,几乎用不到 “越野” 场景。
SUV:“代步 + 载物 + 轻度越野” 三用,后排座椅放倒后载物容积能到 1000-1500L(比如比亚迪宋 Pro 放倒后排能装下折叠自行车 + 露营帐篷),高底盘能过小区台阶、乡间土路,适合喜欢自驾游、家里有娃(要带婴儿车、玩具)的家庭。
小型客车(MPV):“多人载客” 为主,比如 7 座 MPV 的第三排能坐成年人,第二排有独立座椅(带加热、按摩),载物能力不如 SUV,但乘客舒适性更强,适合多孩家庭、商务接待(经常坐 4-6 人)。
结构特点:“底盘高低”“空间灵活性” 一眼辨
看底盘:小型轿车底盘最矮(120-150mm),路边石都容易刮到底盘;SUV 底盘最高(180-220mm),过减速带不用减速;MPV 底盘中等(150-170mm),兼顾乘客上下车方便和轻微通过性。
看空间:小型轿车后备箱是 “固定的”,后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倒(或放倒后有台阶);SUV 后备箱和后排是 “连通的”,放倒座椅后能形成纯平空间;MPV 的座椅能滑动、旋转(部分车型),但后备箱空间受座椅数量影响大(7 座状态下后备箱很小)。
实用影响:分类不同,上牌、保险、限行差在哪?
搞懂分类不是 “钻牛角尖”,而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用车成本和手续办理,这 3 个关键点要注意:
上牌:只要是 “小型客车”,都挂蓝牌(9 座以下)
不管是小型轿车、SUV 还是 MPV,只要核定载客≤9 人,都属于 “小型汽车”,上牌时统一挂蓝牌(C1 驾照就能开)。只有核定载客 10-19 人的 “中型客车”(比如 11 座金杯)才挂黄牌,需要 B1 驾照。所以买 SUV 时不用纠结 “能不能上蓝牌”,只要不是 9 座以上,跟轿车待遇一样。
注意:部分车企会推出 “7 座 SUV”(比如比亚迪唐 DM-i),虽然比 5 座 SUV 多两个座位,但仍属于 “小型客车”,挂蓝牌、C1 驾照可开,年检政策也跟 5 座车一样(6 年内免检,6-10 年每两年检一次)。
保险:SUV 保费比小型轿车略高,原因在 “车重和维修”
同样价位的车,SUV 的保险费用一般比小型轿车高 5%-10%(比如 15 万的车,每年保费差 500-1000 元)。主要原因是:SUV 车重更重(比同级别轿车重 100-200kg),碰撞时维修成本更高(比如保险杠、底盘部件更贵);另外,SUV 的 “盗抢险” 保费也略高,因为市场保有量不如轿车,配件更贵。
但跟 MPV 比,SUV 保费反而更低 ——MPV 的座椅、侧滑门等部件维修成本更高,比如奥德赛的侧滑门电机坏了,维修要 3000 元以上,而 SUV 的车门维修一般 1500 元左右。
限行:只要是蓝牌小型客车,限行政策跟轿车一致
全国大部分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的限行政策,都是 “区分蓝牌和黄牌”,不区分 “轿车和 SUV”。比如北京的尾号限行,蓝牌 SUV 和蓝牌轿车一样,按尾号轮换限行;只有黄牌中型客车(10 座以上)才会有额外限行规定(比如不能进二环)。
唯一例外:部分城市的 “货车限行” 政策,要注意 SUV 不属于 “货车”,哪怕是带 “车顶行李架” 的 SUV,只要不超载(行李架载货高度不超过 0.5 米),就能走轿车的限行路线,不用按货车标准限行。
总结:选车不用纠结分类,看 “用途” 更重要
其实普通消费者不用死记 “法规术语”,选车时记住这 3 点就行:日常通勤、单身 / 小家庭:选小型轿车(灵活、省油、保费低);带娃、自驾游、要装大件:选 SUV(空间灵活、通过性好);经常坐 4 人以上、商务接待:选 MPV(乘客舒适、座位多);办手续时:看车辆合格证上的 “车辆类型”,只要写 “小型普通客车”(SUV、MPV)或 “小型轿车”,都是蓝牌、C1 可开,限行保险差异不大。
最后提醒:买二手车时,一定要确认 “核定载客人数”,避免把 “9 座 MPV” 当成 “7 座车” 买(虽然都挂蓝牌,但年检时 9 座车 6 年内要每年检一次,7 座车 6 年内免检)。搞懂分类,不是为了 “较真”,而是为了让用车更省心,避免花冤枉钱、跑冤枉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