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放弃速腾轩逸,深思熟虑后提了它,老师傅:还是你有远见
“买车就像找对象,要的是感觉对了,而不是价格便宜。”这话我琢磨了好久。手握15万预算,站在4S店的灯光下,速腾、轩逸、天籁三款车一字排开,就像三位性格迥异的候选人。速腾,德系的严谨,底盘扎实,但内饰总感觉少了点温度;轩逸,日系的省油王,坐着也舒服,可开起来总觉得像在开一艘“船”,少了点沟通感。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旁边一位老师傅模样的老司机拍了拍我的肩:“小伙子,15万这个价位,别光看牌子,得看谁真正把‘家’的感觉做到了极致。”他指了指那辆银色的天籁,“提它,没错。”就这一句话,让我深思熟虑后,果断签了单。现在开了小半年,回过头看,老师傅那句“还是你有远见”还真不是白说的。
先说说为啥放弃速腾和轩逸吧。速腾,确实是个“好学生”,规规矩矩,一板一眼。但15万落地,配置嘛,也就那么回事,低配的卤素大灯和小尺寸轮毂,怎么看都像“丐中丐”。开起来,底盘是稳,可那股子硬邦邦的劲儿,过个减速带,后排老人直皱眉。轩逸呢,号称“日产大沙发”的继承者,座椅是真舒服,油耗也低得感人。可问题是,那台1.6L自吸发动机,一脚油门下去,感觉车子在深情地思考人生,半天才缓缓提速,想在车流中找个空档超个车,得提前半小时规划路线。这哪是开车,简直是“龟速巡航”。我这人吧,虽然不追求速度与激情,但也受不了这种“与世无争”的佛系驾驶。所以,这两款车,一个太“冷”,一个太“温”,都不是我的“菜”。
那为什么是天籁?首先,这外观就赢在了起跑线上。V-motion 2.0的前脸设计,那个大V字型的镀铬饰条,配上犀利的LED大灯,整个前脸显得既大气又不失动感。车身线条流畅,从A柱一直滑到车尾,有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停在小区里,邻居们路过总要多看两眼,问一句:“这新车,得二十多万吧?”我笑着摇头:“十五万出头,落地。”这回头率,速腾和轩逸给不了。轩逸像个居家好男人,而天籁,则像一位穿着合体西装的绅士,更懂得在稳重中展现自己的魅力。“颜值即正义”在车圈同样适用,毕竟谁不想自己的座驾看起来更有“身价”呢?
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是——“哇,这沙发是认真的!”日产“大沙发”的名号果然不是吹的。天籁的座椅填充物非常厚实,而且是那种Q弹的感觉,不是死硬也不是软塌。腰部和肩部的包裹性极好,长途驾驶四个小时下来,腰不酸背不痛。内饰用料也挺厚道,中控台上方是大面积的软性材质,摸上去手感细腻,完全不像这个价位的车。对比速腾那硬邦邦的搪塑,和轩逸略显塑料感的中控,天籁的质感直接拉满。有网友调侃:“坐进天籁,感觉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移动的客厅里喝下午茶。”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说明了它的舒适性有多深入人心。
当然,光有“沙发”可不行,动力也得跟上。我选的是2.0L自然吸气版本,156匹马力,匹配CVT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平顺!丝滑!如德芙巧克力般纵享丝滑。油门调校很线性,想要加速,轻踩就有响应,不会像轩逸那样迟钝。CVT变速箱的功劳不小,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顿挫,整个加速过程行云流水。虽然谈不上多快,零百加速要10秒开外,但日常代步、高速巡航完全够用。关键是,它的油耗控制得相当不错,市区综合也就7L左右,比预想的要省。“开起来舒服,用起来不心疼”,这不就是家用车的最高境界吗?
智能化方面,天籁也没掉队。中控那块8英寸的屏幕,搭载了Nissan Connect超智联车联系统。“你好,日产,打开空调。” 语音识别率还挺高,导航、听歌、接电话,动动嘴就行,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像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这些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在高配车型上也能找到。虽然不能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但在高速上跑长途,开启ICC智能巡航,能大大减轻脚部的疲劳。对比之下,同价位的速腾和轩逸,要么没有,要么是选装,天籁在这方面确实更厚道。“科技不是炫技,而是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这才是智能配置该有的样子。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车也一样。天籁的缺点也得说说。首先是隔音,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胎噪和风噪比较明显,关上窗户,车内的交谈音量还是得稍微提高一点。其次是底盘,为了追求舒适性,调校得偏软。过弯时侧倾比较明显,方向盘的路感也偏轻,喜欢“人车合一”操控感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它“开起来没劲”。还有就是那套CVT变速箱,虽然平顺,但为了保护变速箱,急加速时会有明显的“保护模式”,发动机转速拉得很高,声音有点“嘶吼”,但车速提升却不快,被网友戏称为“买发动机送车”还送个“佛系”变速箱。这些都是为了舒适性做出的妥协。
最后看看网友们怎么评价。在论坛里潜水了好久,发现天籁的口碑两极分化不大,普遍反映“省心、省油、坐着舒服”。有人说:“开了三年,除了正常保养,没进过一次修理厂,日产的可靠性真不是盖的。”也有人说:“空间巨大,后排翘个二郎腿都绰绰有余,家用太合适了。”当然,吐槽的也不少:“隔音太差,高速像在开拖拉机。”“内饰设计有点老气,不如新势力们科技感强。”但总体来看,“瑕不掩瑜”是对天籁最中肯的评价。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15万放弃速腾轩逸,选择天籁,到底有没有远见?在我看来,有! 因为我买的不仅仅是一台代步工具,更是一个能承载全家人的移动港湾。它可能没有速腾那么“硬朗”,也没有轩逸那么“省油”,但它把“舒适”二字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开的人还是坐的人,都能享受到那份从容与惬意。老师傅说的没错,在有限的预算里,找到那个最懂“家”、最懂“人”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远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换做是你,面对同样的选择,你会更看重品牌、操控,还是像我一样,把“舒适”和“家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