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啥事都不少,堵车太烦。开车又油耗高,停车难,心累。那天看看身边的同事,骑共享单车的、开电动车的,感觉都挺方便的,尤其是自己那辆山地车,平时也就用来周末越野,通勤基本没啥想法。直到…我发现,捷安特新版XTC 800升级了。
这车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哎,这不挺像为我量身定制的吗?它直接喊出通勤+越野都能干,这语气挺直接。其实我心里猜,可能是看中市面上两极分化的需求。市区抄近路山路都要,车轻、稳,才能打破老套路。
我特别留意了车架。它换成了更轻的铝合金,知道吗?比旧款减重大概20%左右,能感觉到手轻了不少。之前骑老款的时候,坑路一吓,手都麻。现在锁死前叉,遇到凹凸点能弹回来,自己都觉得舒服。平日逛街就不太用脑了,展开骑,哦,特别明显。
说到变速系统,也是不一样的。用了Shimano的新套件,22个档位。这个配置在这个价位上算是挺前沿了,我估算,换成传统的那种普通档位套件,可能还得多花个五六百。上坡的时候不用喘气太厉害,换到合理档位,打个比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16到18的档,溜坡时还能放松点。而这套系统,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平时城市骑得多,又想偶尔出去越野的人。
有人会问:虚胖的轮胎能不能用?我自己就遇到这个问题。早期骑手告诉我,原装的那个轮胎在泥地里挺滑,尤其是雨多的时候。正好我有个朋友,换了个粗齿胎,抓地力顺滑了很多,花个几百块就搞定,算是小投资大提升。这里也提醒一句,别忽略轮胎,轮胎的质量决定你骑行的安全性。
这次新出两个颜色,冰川蓝和哑光灰,比之前那款亮眼多了。其实我觉得颜色挺重要,毕竟骑出去会被人看。有个邻居骑过,说啊,挺帅的。我觉得这一点挺现实,颜色能让你心情好点。年轻人喜欢的亮色调,可能更吸引眼球。
小跑题点:其实我还挺好奇,这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估算大概在1500-2000元区间(这段先按下不表),而卖价在3000左右,想象一下:包括研发、供应链、零配件成本,利润还不低。供应链方面,捷安特在中国的工厂挺成熟的,基本所有的零件都是自己控制生产线。你看这个点,就像做饭一样,食材成本和做菜的时间,决定最终菜单。
这些年骑车,我发现比起懂研发的人说的那些高科技,其实更多是好用最关键。比如这车配的刹车,也换了Shimano的平把碟刹,刹得很线性,没有虚位。刹车线的防尘罩,也让我减少了维修频次。变速的调校,几乎不需要每次都调线,省差事。
突然想到,正如开车的朋友说:你这车轮胎和刹车都升级了,安全感都提升了不少。安全感在这个价位,变得尤为宝贵。毕竟,骑车不只是图面子,还得省心省劲。
说到省钱,我想的话:一辆车兼顾通勤和偶尔的越野,的确是省事省钱的方案。你不用在家里多摆一辆破车或者土路车,又不想翻箱倒柜去租一辆,能用一辆车搞定多场景,挺实在。
这车把城市坑洼和周末土路一次打包,家里也能少买辆车,节省空间。还真有朋友调侃:哎,要不咱买辆这样的?通勤越野两不误。其实想想,除了资金投入,养车的维护、油费、保险,都是要琢磨的事。捷安特这款车,允许我一边通勤一边搞事,还能省一大笔。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担心:这么多功能,做工会不会差?耐用吗?毕竟,老款车用了五年都没啥大问题。虽然新版升级了用料,但没查过具体零件的寿命。估计,还是得平时多注意吧。
有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去年我骑车去爬山时,脚蹬的扣环几乎磨掉一半。这次我检视了一下,发现新的车轮设计旧的偏软,可能对越野更有利。不能只看表面,还得看细节。
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骑行惯?我猜,很多骑友其实都希望车能多面手。这个也符合我个人的感觉。偏走实用、耐用、省钱的路线,胜过炫酷外表。是不是?
说到这里,更想问问你:你会不会考虑买一辆不仅能通勤,还能满足偶尔越野的车?还是说,惯专精某一场景?这(小问)让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多场景车,未来会不会成为趋势?真正的万金油,也许不真实。
这次升级让我觉得:能用心做产品的人,哪怕在同价位里,也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