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四季度,东风日产新款天籁PLUS正式亮相,这款车型以两大核心变革引发市场关注:一是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的燃油车;二是起售价下探至16万元,较现款车型降价近2万元。 这一组合策略直指合资B级车市场的竞争腹地,试图以智能化和性价比破局。
新车外观延续了日产V-Motion家族设计语言,但前脸格栅调整为“展翼式”造型,配合贯穿式LED灯带和发光车标,弱化了传统燃油车的机械感。 车身长度微增14毫米至4920毫米,轴距保持2825毫米,侧面线条通过双腰线设计营造修长视觉效果,并提供17英寸与19英寸轮毂选项。 车尾变化显著,贯穿式尾灯内嵌11颗宝石状灯组,英文标识从“ALTIMA”回归经典的“TEANA”。
智能座舱是本次升级的核心。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基于MoLA混合大模型架构开发,支持多意图语音指令、连续对话和情景模式自动联动。 例如,系统可依据乘客状态自动调节空调、灯光和车窗。 配合HUAWEI SOUND音响,车内声学体验显著提升,其星环散射体设计使高音均衡性提升60%,低音单元下潜至40Hz。
动力系统延续现款配置,2.0T VC-Turbo发动机最大功率179千瓦,峰值扭矩371牛·米,匹配模拟8速CVT变速箱。 这款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可在8:1至14:1之间智能调节,兼顾性能与燃油经济性。 此外,新车保留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和ANC主动降噪系统,主打“移动大沙发”的舒适性标签。
新车上市后直面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等竞品。 当前B级车市场格局中,天籁9月销量为3563辆,位居燃油中型车第14位。 此次改款通过鸿蒙座舱补齐智能短板,并以降价策略吸引用户,试图复制历史上天籁月销过万的成绩。
鸿蒙座舱的接入简化了车机操作逻辑。 用户可通过“一句话多意图”指令直接控制导航、音乐和车辆设置,例如同时提出“打开空调并规划去最近商场的路线”。 系统支持手机应用无缝流转,车内屏幕可同步操作手机APP。 这些功能依托华为HSpace-Link外设协议,允许扩展游戏手柄、香氛机等设备。
新款天籁在细节上强化了实用配置。 前后门窗采用双层隔音玻璃,配合ATR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降低振动传导。 主驾座椅提供12向电动调节和6模式按摩功能,座椅加热技术支持快速升温。 尾标切换为“TEANA”意在唤起消费者对天籁系列豪华基因的认知,与公爵系列的高端定位形成呼应。
东风日产为新车设定了明确的市场目标:巩固中高级轿车价值标杆地位。 在理性消费趋势下,天籁通过“旧车置换抵6万”等政策强化性价比,同时以智能座舱和舒适配置维持产品溢价。
新天籁的定价策略反映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冲击下的转型压力。 16万至18万元的区间已触及部分A+级轿车市场,而2.0T动力和鸿蒙座舱的组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这一价格调整与2013年天籁换代时的策略形成对比,当时新车起售价为19.08万元,目标为年销10万辆。
车辆动态表现延续了天籁的舒适基调。 VC-Turbo发动机在低速阶段动力输出平顺,深踩油门时涡轮介入果断,CVT变速箱模拟换挡节奏清晰。 底盘滤震效果显著,转向手感偏向轻盈,适合城市通勤场景。 ANC主动降噪系统在80公里/小时以下时速时,舱内噪音控制优于同级别多数竞品。
鸿蒙座舱的交互效率成为试驾亮点。 语音助手“小艺”支持自定义唤醒词和音区锁定,后排乘客指令不会被误识别。 洗车模式可一键自动关闭车窗、充电口盖,并将空调切换为内循环。 此外,系统支持无麦K歌功能,通过AI实时消原声技术实现车内娱乐场景拓展。
新款天籁的改款逻辑聚焦于“增量不涨价”。 在车身长度、智能配置提升的同时,价格区间下移,这要求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支持。 东风日产透露,新车产能准备充分,交付周期将压缩至3周内,以避免潜在用户流失。
与新能源车型的科技感对标是本次改款的隐藏线索。 鸿蒙座舱的UI设计与问界、岚图等华为系车型保持统一风格,减少用户学习成本。 不过作为燃油车,天籁无法实现电动车般的算力全域OTA,其智能功能升级仍以座舱本地化应用为主。
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对合资B级车的智能需求日益迫切。 2024年天籁通过“价值战”策略稳住基本盘,但车机系统仍是用户投诉焦点。 鸿蒙座舱上车后,天籁在车机流畅度、语音识别率等指标上已追平部分新势力车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