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车主聊天记录流出:30万入手半年后,为什么都在私下建议朋友直接上Ultra版?

享界S9车主聊天记录流出:30万入手半年后,为什么都在私下建议朋友直接上Ultra版?

服务区的充电桩旁,那台享界S9变道超车的动作让我多看了两眼。不是因为车本身,而是那个时机把握得太老道了——车头几颗激光雷达在路灯下闪着幽光,整个并线过程没有一丝犹豫。后来偶然碰上车主,他说了句话:“市区跟车不用踩刹车的感觉,开过就回不去了。”当时我只是点点头,直到后来听说这套系统用了4颗雷达协同工作,能提前200米识别前方路况,才明白这话的分量。

说起来,圈子里最近有个挺玩味的现象。去年入手这车的几个哥们,现在见面总爱说:“当初要是直接上顶配就好了。”听着像后悔,细品又不太像。

开了二十来年车,见过太多买车后悔的案例,但反过来觉得买便宜了的,真不多见。

关于续航这档子事,纯电派和增程派各有各的说法,我倒觉得没必要站队。前阵子一朋友开增程版从北京去上海,全程就充了一次电。他发朋友圈配图是服务区充电桩,文案就四个字:“意思意思”。评论区有人问油耗,他回得挺模糊,大概是说跟预期差不多。

这种表达方式挺有意思,话不说满,但信息量又够。就像老师傅修车,从不告诉你哪个零件坏了,只说“这地方可能需要留意一下”。

车身设计这块,工程师似乎动了些心思。那个0.193的风阻系数数据到处都是,但实际开起来最直观的感受或许是高速时的稳定性。120公里时速并线,车身姿态控制得还算利落,没有那种飘忽感。至于那套星河大灯,晚上解锁时确实会有光影效果,第一次见可能觉得新鲜,久了也就那么回事。

座舱配置这块争议不小。那块15.6英寸的屏幕,如果平时用惯了华为生态的产品,衔接起来或许会顺手些。要是用苹果全家桶,可能就得重新适应了。后排那个32英寸投影幕布我试过一次,观感见仁见智。长途给孩子放动画片倒是挺实用,就是距离确实有点近,看久了眼睛多少会有点累。

享界S9车主聊天记录流出:30万入手半年后,为什么都在私下建议朋友直接上Ultra版?-有驾

底盘调校能看出团队的取舍。空气悬架该软的时候软,该撑得住的时候也不含糊。过那种连续起伏路段,车身动作收得挺干净,没有多余的晃动。不过运动模式下方向盘手感偏轻,喜欢路感的人可能会觉得少了点交流感。

去年网上有个小插曲,传得挺热闹。后来双方和解了,具体细节咱也不便多说。只是从那之后,这车主动安全测试的成绩倒是公开得挺详细,数据摆在那儿,信不信随各位。

最近听说还要出旅行车版本,后备箱能扩到400多升。这定位挺聪明,瞄准的应该是那些既想要轿车操控,又需要装载能力的家庭用户。价格如果控制得当,或许能从合资品牌那儿切走一块蛋糕。

说回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买了的人会劝朋友加钱?这事儿没人明说,但大概能猜到几分。可能是某些配置用上了才发现离不开,可能是发现这个价位的竞品确实各有短板。具体是哪些配置,每个人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买车这事儿,向来是三分看参数,七分凭感觉。数据可以参考,但坐进驾驶位那一刻的直觉,往往比一堆数字更诚实。30万这个价位段,选择太多,每台车都有自己的性格。享界S9适不适合你,还得自己去试试才知道。

至于那些已经提车的车主,半年后是真满意还是在说服自己,这问题大概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不过从最近几个月的销量走势看,市场似乎给出了某种答案。有些话不用说透,懂的人自然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